1. 飞机停止时,飞机上的原子钟比地球上的原子钟慢了一些时间。按说应该相同。除非在飞机上的1秒和地球上的1秒不同,也就是振荡的频率不同,或者在加速减速过程中时钟有了变化,但这种情况不应该和飞机匀速飞的时长有关,所以应该排除。

  2. 使用推迟势计算,为什么要保持y不同,才能推迟洛伦兹变换。

  3. 多普勒效应中,为什么x方向要多一个\(\gamma\),即\(\gamma(1-v/c)\), 正好对应推迟势中的\(\gamma(x-vt)=\gamma(1-v/c)(x-vt’)\),

如果是飞机上的原子钟的1秒和地球上的1秒不同,那么这些问题就都能解决了。

在洛伦兹变换下,推迟势中,R’中的接收时间\(\gamma(t-xv/c^2)\)对应R的t,发射时间\(t’/\gamma\)对应R的t'

=====

在静止坐标系内观察移动坐标系:

\(\Delta t=\frac{x-vt}{c-v}\)

即:\(t_r-t_e=\frac{x-vt_r}{c-v}\)

\(t_e =t_r-\frac{x-vt_r}{c-v}\)

\(=\frac{ct_r-x}{c-v}\)

\(=(ct_r-x)\frac{c+v}{c^2}\frac{c^2}{c^2-v^2}\)

\(=\gamma^2 \frac{ct_r-x)(c+v)}{c^2}\)

\(=\gamma^2(t_r-\frac{vx}{c^2}-\frac{x-vt_r}{c})\)

\(=\gamma(\gamma(t_r-\frac{vx}{c^2})-\frac{\gamma(x-vt_r)}{c})\)

\(=\gamma(t’_r-\frac{x’}{c})\)

\(=\gamma t’_e\)

表示在发射点x’_e为0的时候,\(t_e=\gamma(t’_e+\frac{x’_e v}{c^2})=\gamma t’_e\)

所以上面我们使用到了:

\(t’_r=\gamma(t_r-\frac{xv}{c^2})\)

\(t_e=\gamma(t’_e+\frac{x’_e v}{c^2})\), 光源位置\(x’_e=0\)

\(x’=\gamma(x-vt)\)

这些公式和前面的\(\gamma R’\)相同。这些公式说明了什么?

这个推导过程至少说明了,我们应该使用相同类型的时间来对比,

\(t_e\)对比\(t’_e\), \(t_r\)对比\(t’_r\),

如果我们使用了\(t_e\)对比\(t_r\)或\(t’_r\),那么可能就会丢失\(\gamma\),

使得多普勒变换的频率丢失了\(\gamma\),只是\(dt/dt’\)而不是\(\gamma dt_r/dt_e\)

=======

在移动坐标系内,

\(x’_r-x’_e=c(t’_r-c’_e)\),

光线接收时间\(t’_r\),发射时间\(c’_e\),接收位置\(x’_r\),发射位置\(x’_e\)

有:

\((x’_r - x’_e) (1 - \frac{v}{c}) = (t’_r - t’_e) (c - v)\),

\((x’_r - x’_e)+v(t’_r - t’_e)=c(t’_r - t’_e)+(x’_r - x’_e)\frac{v}{c}\),

\((x’_r + vt’_r)-(x’_e + vt’_e)=c(t’_r + \frac{v x’_r}{c^2})-c(t’_e + \frac{v x’_e}{c^2})\),

\(\gamma(x’_r + vt’_r)-\gamma(x’_e + vt’_e)=c(\gamma(t’_r + \frac{v x’_r}{c^2}))-c(\gamma(t’_e + \frac{v x’_e}{c^2}))\),

即:

\(x_r-x_e=c(t_r-t_e)\)

这个变换说明了世界线的不变量\(c\Delta t-\Delta x=0\)。这个变换的推导又说明了什么?

====

还有一个等式:

\( c^2(t-\frac{vx}{c^2})^2-(x-vt)^2=\frac{(ct)^2-x^2}{\gamma^2}=\frac{y^2}{\gamma^2}\)

也就是从等心圆\(x’^2+y’^2=(ct’)^2\)到等心圆\(x^2+y^2=(ct)^2\)

这个推导的意义,是说明\(t’=t-xv/c^2\)与\(y’=y/\gamma\)是等价的,t的缩减是由于y的缩减造成的,或者t缩减则y缩减了,这个也与光速变成了c/\gamma等价

=====

就是如果令x’=x-vt,那么这个x’并非发射位置,而是瞬时位置,也就是观察点接收到信号后的光源位置, 而我们使用的静止坐标系的x-vt’却是发射位置。这也是长度收缩的原因,在O’系看来,x-vt和x这两个点是发射位置和接收位置,是不同时的,但在O系看来,这两个位置是同时的,x-vt不是发射位置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保持了观察点位置的固定,也就是y方向固定,这个是条件

那么怎么根据这句话,推导出在O’坐标系,瞬时位置为x-vt时的发射位置为\(\gamma(x-vt)\),不考虑y值相同的情况

======

我们使用\(c(t’_r-t’_e)=x-v t_r\),假设推迟距离为\(x-v t_r\),

如果再假设不同坐标系的接收时间同步,也就是\(t’_r=t_r\),那么有:

\(c(t_r-t’_e)=x-v t_r\),

有:\(t’_e =t_r-(x-v t_r)/c\), (1)

由于 \(c(t_r-t_e)=x-v t_e\), 有:

\(t_r=t_e + (x-v t_e)/c\), 代入(1), 有:

\(t’_e =t_e+\frac{x-v t_e}{c}-(x-v \frac{t_e+(x-v t_e)}{c})/c \)

有:

\(t’_e =t_e + \frac{v(x-v t_e)}{c^2} =\frac{t_e}{\gamma^2}+\frac{vx}{c^2}\)

\(x’=x-v t’_e=\frac{x-v t_e}{\gamma^2}=\frac{c}{c-v}(x-v t_r) \frac{c^2-v^2}{c^2}=\frac{c+v}{c}(x-v t_r)\)

如果\(x=v t_e\), 此时光线始终垂直于静止坐标系的x轴,

\(t’_e =t_e\)

如果 \(x=vt\), 此时光线始终垂直于移动坐标系的x轴,

\(t’_e =t’_r =t_r\),

\(t_r-t_e =\frac{x-v t_e}{c}=\frac{v}{c}(t_r-t_e)\)

有:\(t_r=t_e\)(垂直发射), 或\(v=c\)(光子)

由于始终有 \(c(t’_r-t’_e)-(x-v t_r)=c(t_r-t_e)-(x-v t_e) =0\),

所以一维情况下,是无法得到\(\gamma\)的,也就是在无源的波动方程里,没有y方向的波动方程里,是不能得到\(\gamma\)放大参数的,O’坐标系的\(t’_r t’_e\)可以无限制放大,只有引入y做限制,才有\(\gamma\)的出现。除非我们追求变换的统一性,在t’到t的变换和t到t’的变换里,参数是一样的,都是\(\gamma\),就可以找到这个共同的放大参数。

=== 我们找到统一使用接收时间的变换

\(c(t’_r-t’_e)=x-v t_r\),

假设发射时间相同,\(t’_e =t_e\), 则有:

\( t’_r=t_r-\frac{v(x-v t_e)}{c^2}\)

\(x’=x-v t_r=x-v t_e-v(t_r-t_e)\),

\(x-v t_e\)作为\(x\),\(t_r-t_e\)作为\(t\),

\(x-v t_r\)作为\(x’\),\(t’_r-t_e\)作为\(t’\),

有:

\( t’_r-t_e=t_r-t_e-\frac{vx}{c^2}\), 即:

\( t’=t-\frac{v x}{c^2}\)

\( x’=x-vt\)

其反变换:

\( t=\gamma^2(t’+\frac{v x’}{c^2})\),

\( x=\gamma^2(x’+vt’)\),

或写作:

\((t’_r - t’_e) = (t_r - t_e) - \frac{v (x - v t_e)}{c^2}\)

\((t_r - t_e) = \gamma^2 \left( (t’_r - t’_e) + \frac{v (x - v t_r)}{c^2} \right)\)

所以,我们为了让变换统一,需要将t’和x’的变换里扩大\(\gamma\)倍,此时t和x的变换就缩小了\(\gamma\)倍,两者就统一了,这是在一维变换下一个能得到增大\(\gamma\)的理由。

当然,如果\((ct’)^2-x’^2\)和\((ct)^2-x^2\)不为0,则可以得到:

\((ct’)^2-x’^2=\frac{(ct)^2-x^2}{\gamma^2}\), 而这在现实中,只要不是光子,就肯定两者不为0

==== 我们继续使用二维含y的方程来推导\(\gamma\):

\(c(t_r-t_e)=R=\sqrt{(x-v t_e)^2+y^2}\)

\(c(t’_r-t’_e)=R=\sqrt{(x-v t_r)^2+y’^2}\)

我们假设两个坐标系使用同一个发射时间,\(t_e=t’_e\)求出 \(t’_r\)于\(t_r\)的关系式:

\( t’_r=t_r-\frac{v(x-v t_e)}{c^2}\), 和一维的完全一样

但此时有y,我们有:

\((c(t’_r-t_e))^2-(x-v t_r)^2 =\frac{(c(t_r-t_e))^2-(x-v t_e)^2}{\gamma^2}=(y/\gamma)^2\)

可见,为了让y相同,在二维情况下,我们需要将整个移动坐标系下的\(t’_r\), \(t’_e\), \(x’\)都扩大\(\gamma\)倍:

\(\gamma t’_r=\gamma(t_r-\frac{v(x-v t_e)}{c^2})\)

\(\gamma t’_e =\gamma t_e \)

\(\gamma x’ =\gamma(x-v t_r)\)

即:

\(\gamma c(t’_r-t_e)=\gamma R=\gamma \sqrt{(x-v t_r)^2+y’^2}=\sqrt{(\gamma(x-v t_r))^2+y^2}\)

====

再考虑一维情况:

假设移动坐标系内推迟位置为\(a(x-v t_r), a>1\), 则有

\(c(t’_r-t’_e)=a(x-v t_r)=x’-v t’_e\),

我们先要找到一个合理的x':

令\(a=\gamma\),于是:

\(\gamma (x-v t_r)=x’-v t’_e\), 得到:

\( x’=\gamma(x-v t_r)+v t’_e \)

前面我们有:

\(c(\gamma(t_r-\frac{v (x-v t_e)}{c^2})-\gamma t_e)=\gamma(x-v t_r)\),

所以令\(t’_e =\gamma t_e\),得到:

\( x’=\gamma(x-v t_r)+v\gamma t_e=\gamma(x-v(t_r-t_e)) \)

可见,x’是从\(x-v(t_r-t_e)\)也就是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坐标,扩大了\(\gamma\)倍得到的

可见,整个系统都扩大了\(\gamma\)倍,包括移动坐标系的原点在静止参考系内的坐标!

于是,我们前面的方程就变成了:

\(c(t’_r-t’_e)=\gamma (x-v t_r)=\gamma(x-v(t_r-t_e))-v t’_e\),

由\(\gamma (x-v t_r)=\gamma(x-v(t_r-t_e))-v t’_e\),

可以得到:\(t’_e=\gamma t_e \)

再由\(c(t’_r-t’_e)=\gamma (x-v t_r)\),

可以得到:\(t’_r=\gamma(t_r-\frac{v (x-v t_e)}{c^2}\),

我们再使用式子:

\(c(t’_r-t’_e)=A (x-v t_r)=A(x-v(t_r-t_e))-v t’_e\),

可以得到:

\(t’_e=A t_e \)

\(t’_r=A(t_r-\frac{v (x-v t_e)}{c^2}\)

可见\(\gamma\)只是和普通缩放一样,并没有特殊性

这可能说明,系统内有不变量,体现在\(c(t_r-t_e)\)与\(x-v t_e\)的差值中,光子不变量为0,费米子不变量大于0,快子不变量小于0,电磁场不变量是电荷和静电场,质量不变量是静质量。

而从\((c-v)(c+v)=(c/\gamma)^2\),似乎可以得到什么启示,这好像是一种什么振荡模式。在粒子获得速度v后,y方向的光速必须降低为\(c/\gamma\)才能保持光速不变,但水平方向上却要用\((c-v)(c+v)\)来体现,很是奇怪。

====

如何在一维下构造二维的y分量从而找到\(\gamma\),或者找到某个同时性的事件,但如果没有y,那在x轴上任意放大都能做到(x,y=0)点上可以同时。

前面我们假设\(t_e =t’_e\)时, 得到

\(t’_r=t_r-v(x-v t_e)/c^2\),

假设:\(c(t’_r-t_e))^2-(x-v t_r)^2\) 和\((c(t_r-t_e))^2-(x-v t_e)^2\) 都不等于0

可得 \((c(t’_r-t_e))^2-(x-v t_r)^2=(1-v^2/c^2) ((c(t_r-t_e))^2-(x-v t_e)^2)\),

\(c(t’_r-t_e)+(x-v t_r)=(1-v/c)(c(t_r-t_e)+x-v t_e\)

\(c(t’_r-t_e)-(x-v t_r)=(1+v/c)(c(t_r-t_e)-(x-v t_e)\)

得:

\(c(t’_r-t_e)=c(t_r-t_e)-\frac{v}{c}(x-v t_e)\),

\(x-v t_r=x-v t_e-\frac{v}{c} c(t_r-t_e)\),

此时,再考虑为什么要扩大\(\gamma\)倍,

从上面的公式,我们很容易就知道其几何图像,如下图:

从这个图可以看出,

在产生速度v后,相当于所有的圆半径r都倾斜,变成了新的方向,

比如图中有向倾斜的半径OP,可以看作是垂直半径OY,静止时垂直速度为c,运动时向运动方向倾斜产生了速度v,

为了保持光速不变,实际上也是半径r的长度不变(代表势能不变,由此可以想象出光速是势能除以距离得到的常数),垂直方向变成了\(\sqrt{c^2-v^2}\),水平方向产生了速度v,

在圆里面,三角形APX是直角三角形,O’P垂直于AX, 那么OP代表\(c(t’_r-t’_e)\), OO’代表\(x-v t_r\), O’X就代表\(c(t’_r-t’_e)-x-v t_r\), AO’就代表\(c(t’_r-t’_e)+x-v t_r\),

于是根据图片内直角三角形APO’和PO’X的相似关系,就有:

\(\frac{O’X}{O’P}=\frac{O’P}{AO’}\), 于是可以得到:

\((c(t’_r-t’_e)-x-v t_r)(c(t’_r-t’_e)+x-v t_r))=(O’P)^2=y’^2\)

也就是以O’P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圆。而这个小圆x方向上虽然左右不均匀,但整体上乘积却是和圆一样,这意味着什么?

在x方向的光线如何变化呢?

我们可以看作x方向的光线,是OP无限靠近x轴的结果(这也说明是v趋于c,变成光子),

所以,在x方向上,我们也可以看作是y趋于0,即\(c(t’_r-t’_e)\)趋于\(x-v t_r\),此时相当于v趋于c。当v等于c时,也就是光子的运动,这不是我们要讨论的情况,我们讨论的是小于c的粒子的运动,所以永远有v小于c,\(c(t’_r-t’_e)-(x-v t_r)\)始终不为0。

向右的距离*向左的距离=\(\gamma(c-v)\Delta t’ * \gamma(c+v) \Delta t’=c^2 \Delta t’^2=\Delta x’^2\),

在O’中从原点向左右发射两束光,在t’时刻到达x’,-x’, 静止左边系内的t和x’,-x’对应的坐标:

x’对应:

\(x_A = \gamma (c + v) t’ \)

\(t_A = \gamma \left(1 + \frac{v}{c} \right) t’\)

-x’对应:

\(x_B = \gamma (v - c) t’ \)

\(t_B = \gamma \left(1 - \frac{v}{c} \right) t’\)

\(x_A*x_B=x’^2\)

\(t_A*t_B=t’^2\)

代表了逆变换关系,没有\gamma则逆变换不成立,这也是y相同的结果。但在现实中的含义是什么:

上面的图片中,我们看到:

\(O’X=OX-OO’=r-vt=r(1-v/c)\), \(r=ct\)

\(O’A=r(1+v/c)\), \(r=ct\)

\(O’X * O’A=(\frac{r}{\gamma})^2\)

我们认为,移动坐标系原点在O位置时发射信号,这个信号强度与半径r成比例,比如势能是成反比,

此时的等势面就是范围r的圆周,假设信号强度为m(r),

信号不断向外扩散,在坐标原点移动到O’时,在垂直位置\(O’P=\frac{r}{\gamma}\)正好收到斜率为v/c的信号m(r),如果信号强度与r成反比例,则在O’中与O中的等势面要扩大\(\gamma\)倍,\(r’=\gamma r\),扩大后有:

\(\gamma O’X * \gamma O’A=r^2\)

那么在x方向,是否存在这种等势面?

在x轴正方向,m(r)在O’移动vt后,相对于O’的距离为r(1-v/c),这显然不同于垂直方向的\(\gamma\),

在x轴负方向,m(r)在O’移动vt后,相对于O’的距离为r(1+v/c)。

由回到前面的问题,水平方向上,\((c-v)*(c+v)=c^2-v^2\)意味着哪个不变量?为什么等同于垂直的圆的面积\((\frac{r}{\gamma})^2\)一样?

我们看看O坐标系内的圆\(x^2+y^2=r^2\),在O’中变成了方程:

\((x-vt)^2+(y/\gamma)^2=r’^2=(ct)^2\)

椭圆的面积:

\((ct)(ct/\gamma)^2 =(\frac{r}{\gamma})^2\)

而 \(ct(1-v/c) * ct(1+v/c)\)也正好等于\(\frac{r}{\gamma}^2\),这也说明了在O看来是椭圆,但在O’看来,是半径为\(\frac{r}{\gamma}\)的标准圆,保持各向同性。

O’的垂直轴将椭球切成了\(x’=r(1-v/c)\)和\(x’=-r(1+v/c)\)两部分,x方向的直径仍然为2*r,也就是从整体上来看,x方向没有压缩,但中心发生了偏离为\((-\frac{v}{c}r,0)\),y方向则压缩了\(\gamma\)。也就是等势面变成了一个x半径为\(r’=r=ct\)不变,y方向变成了\(r/\gamma\)被压缩了\(\gamma\)倍的椭圆,y方向的密度增加,x方向的不变但位置发生了偏移。

也就是我们前面要找的两个值为什么相等,实质上是面积为不变量。

再乘以\(\gamma\),使得面积等于\(r^2\),x方向空间增加了\(\gamma\)倍,y方向空间不变,x方向相同距离势能不变(相对于中心),y方向相同距离势能增加了\(\gamma\)倍(在\(y’=y\)位置变成了\(\gamma m(r)\))。

等势面,也可以看作“同时面”,也就是光源在某个时刻向四周发射光,能同时看到这个发光事件的人的所有可能位置,在静止坐标系内发射,看到的是半径为r的圆,在静止坐标系内看运动坐标系发射,则看到的是y方向压缩的椭圆,在静止坐标内自己看,是一个半径\(r/\gamma\)的小圆。

=====

在电荷运动中,我们用这个来计算一下电场和磁场:

电荷运动后,等势面变成了:

\(x^2+y/\gamma^2=r’^2=(ct’)^2\),

x方向不变,y方向增强\(\gamma\)倍,即:

\(E’^2=E_\parallel^2 +E_\perp^2 \gamma^2\)

\( =E_\parallel^2 + E_\perp^2 \frac{c^2}{c^2-v^2}\)

\( =E_\parallel^2 + E_\perp^2 (1+\frac{v^2}{c^2-v^2})\)

\( =E_\parallel^2 + E_\perp^2 (1+\frac{v^2}{c^2}\frac{c^2}{c^2-v^2})\)

\( =E_\parallel^2 + E_\perp^2 +E_\perp^2 \frac{v^2}{c^2}\gamma^2\)

\( =E^2 + (cB’)^2\)

其中\(B’=E_\perp \frac{v}{c^2}\gamma\)

如果使用坐标变换来进行电磁场变换,也就是上面的反变换,则变成了y方向不变,y方向势能不变,x方向坐标扩大\(\gamma\)倍导致势能缩小\(\gamma\)倍,电场变为:

\(E^2 =\frac{E’_\parallel^2}{\gamma^2}+E’_\perp^2\)

\(= \frac{E’_\parallel^2}{\gamma^2}+E’_\perp^2(\frac{c^2-v^2}{c^2}+\frac{v^2}{c^2})\)

\(= \frac{E’_\parallel^2}{\gamma^2}+\frac{E’_\perp^2}{\gamma^2}+E’_\perp^2\frac{v^2}{c^2}\)

\(= \frac{E’^2}{\gamma^2}+E’_\perp^2\frac{v^2}{c^2}\)

\(= \frac{E’^2}{\gamma^2}+(cB)^2\)

在两边乘以\(\gamma\),即变回缩小的形式:

\(\gamma^2 E^2= E’^2+(\gamma cB)^2\),

或:\(E’^2= E_0^2+(vB’)^2\)

这个也是质能方程相似的形式

根据\(r’=(x-vt)^2+(y^2+z^2)/\gamma^2\)构造势能函数,比如李纳维谢尔势函数,就可以求出其散度和旋度,验证麦克斯韦方程组

====

我们一直在研究:

\(R’=\sqrt{(x-v t_r)^2+y^2/\gamma^2}\),与它的反方向变换:

\(R’_2=\sqrt{(x+v t_r)^2+y^2/\gamma^2}\),

它们两个组成了一个椭圆,圆心在\((-v t_r, 0)\):

\((x-v t_r)(x+v t_r)=(y/\gamma)^2\)

但这个变换并不能让我们找到x方向的\(\gamma\)扩大的理由。

我们显然忽视了一条真正的线,就是在静止坐标系里看到的观察点到当前光源的那条线:

\(R_1=\sqrt{(x-v t_r)^2+y^2}\), 似乎走不通。

====

\((c-v cos())^2 + (\gamma^2 v^2 /c^2) *(c cos()-v)^2 =\gamma^2 (c-v cos())^2-v sin^2()\)

\((c-v cos())^2 + (\gamma^2 v^2 /c^2) *(c cos()-v)^2 + v sin^2()+(c sin()/\gamma)^2 = \gamma^2 (c-v cos())^2+(csin())^2\)

\(v sin()\)是v到c的投影的垂线,如果丢掉,y就变成\(y/\gamma\),

但\(\frac{\gamma v}{c}(c cos()-v)\)是什么,如果丢掉,x方向就是\(c cos()-v\)

\((\gamma(c-v cos()))^2= (c sin()/\gamma)^2 +(v sin())^2 + (c cos()-v)^2 + (\gamma v(c cos()-v)/c)^2\) == 在O上观察O’的光:

\(((c-v cos(\theta)))^2 - (c cos(\theta)-v)^2 = \frac{csin(\theta)}{\gamma})^2 \)

y方向的速度降低了\(\gamma\)倍

== 在O’上观察O的光:

\(((c+v cos(\theta’)))^2 - (c cos(\theta’)+v)^2 = \frac{csin(\theta’)}{\gamma})^2 \)

y方向的速度也降低了\(\gamma\)倍

光源在剔除了vy/c后,方向是如何发射偏折的/折射。折射率:

\( cos(\theta’)=\frac{c cos(\theta)-v}{c-v cos(\theta)}\)

\(sin(\theta)=\gamma sin(\theta’)(1-\frac{v}{c}cos(\theta))\)

令\(c’=\sqrt{c^2-v^2}\),

\(\frac{\sin\theta}{\sin\theta’}=\frac{y}{R}/\frac{y}{\gamma R’}=\gamma (1-\frac{v}{c}\cos\theta)=\frac{c}{c’}(1-\frac{v}{c}\cos\theta)\)

\(\frac{\sin\theta’}{\sin\theta}=\gamma (1+\frac{v}{c}\cos\theta’)\)

\(\frac{\sin\theta}{\sin\theta’(1-v\cos\theta)}=\gamma=\frac{c}{c’}\)

说明折射是光速变化,光进入不同密度,光源移动的三种等价描述,光速变化是因为光的相对观察方向变化了。

\(R^2(1-v\cos\theta/c)(1-v \cos\theta’)=(x-vt_r)^2+y^2\)

\(c’_x= (c \cos\theta-v)/(1-v\cos\theta/v)\)

\(c’_y= c \sin\theta/(\gamma (1-v\cos\theta/v))\)

\(1 - \frac{v}{c} \cos\theta’ = \frac{1 - (v/c)\cos\theta - (v/c)(\cos\theta - v/c)}{1 - (v/c)\cos\theta}\)

\(= \frac{(1 - v/c \cos\theta)^2 + (v^2/c^2)\sin^2\theta}{1 - (v/c)\cos\theta}\)

\(cos(\theta)-cos(\theta’)=v/c \sin^2\theta/(1-v/c \cos\theta)=v/c \sin^2\theta R/R’=v/c * y\sin \theta/R’\)

角度变化,是因为光的速度,\(y\)方向变化速度为从\(c \sin\theta\)到\(c \sin\theta/\gamma\), \(x\)方向是从\(c \cos\theta\)变成了\(c \cos\theta-v\),两个方向变化速度不同

但是如何从几何作图上来直观表现y方向的变化和新的三角形关系?R’=R(1-v/c cos()),O’到R’的垂线是vcos,vsin, 如何知道O’移到垂足后,垂直方向减去的vsin,就是y方向三角形的一个分量,从几何作图上很难做出两者的关系,只能从vsin,c-vcos,csin,ccos-v四条边构成的四边形来计算得出,如果将vsin移到y边上直观体现四者的关系?

洛伦兹变换和伽利略变换的区别,在x方向的运动者观察运动物体A,伽利略变换认为运动物体A的y方向的速度不变,而洛伦兹变换则认为运动物体的y的速度变成了\(y/\gamma\),伽利略用的是想象中的绝对时空,洛伦兹变换则是用了光计时和光测距的相对时空。运动导致的光线偏折,牵涉到光路变化的测量问题、势能等势面的变化、时钟频率的变化、发射时间和接收时间的不同步等等所有相对论问题

====

如果将\(c \cos\theta\) 和\(c \sin\theta/\gamma\)都除以\((1-v \cos\theta/c)\), 就恢复到了对应R的偏移速度,合成速度就是c了

\(\frac{c \sin\theta}{\gamma(1-v\cos\theta)/c)}=\frac{cy}{\gamma R’}=c\sin\theta’=c_{y’}\)

\(\frac{c \cos\theta-v}{1-v\cos\theta/c}=\frac{c(x-vt_r)}{R’}=c\cos\theta’=c_{x’}\)

假设\(c_{y’}*t=y\), 有\(t=\frac{y}{c_{y’}}\),

有:

\(c_{x’}*t =c_{x’}*\frac{y}{c_{y’}}=y\frac{\cos\theta’}{\sin\theta’}\)

\(=y\gamma\frac{\cos\theta-v/c}{\sin\theta}\)

\(=y\gamma \frac{R(\cos\theta-v/c}{R\sin\theta}\)

\(=y\gamma\frac{x-v t_r}{y}\)

\(=\gamma(x-v t_r)\)

相对于把\(y/\gamma\)扩大到y。可见真实的速度应该是将\(ccos-v\)和\(y/\gamma\) 再除以\(1-v \cos\theta/c\)映射回O坐标系,使得其作为原来的\(c_x=ccos\)和\(c_y=csin\)在倾斜后仍保持合成光速不变。

\(\gamma\)最终来自y轴的不协调,所以只需要将\(\gamma\)的研究集中在为什么在y轴产生即可。

为什么要除以\(1-\frac{v}{c}\cos\theta\)?

这个我们可以从以前分析一维的情况下得到为什么是除以它,

在一维情况下,我们有:

\( x-v t_r=(c-v)(t_r-t_e)\),

相对于在O’中,光走了\(x-v t_r=(c-v)(t_r-t_e)\),

也就是我们可以认为,光在O’中的速度为(c-v),与光速比例为(c-v)/c,

而要得到在O’中也是光速的结论,

我们需要将时间也降到(c-v)/c=1-v/c的比例,

我们使用 \(\frac{(c-v)\Delta t}{\Delta t’}=\frac{(c-v)\Delta t}{\Delta t(1-v/c)}=c\),

而\(1-v/c\)正是一维情况下的接收时间对发射时间的导数:

\(\frac{dt_r}{dt_e}=1-\frac{v}{c}\),此导数由\( x-v t_r=(c-v)(t_r-t_e)\)即可得到,

说明测量者观察到的是接收时间间隔,反映了在观测位置,光源因运动导致了不同时刻发出的光的距离的压缩情况,接收时间间隔和发射时间间隔不同造成了观测效应的不同。比如,你在t1时刻发射了一束光,你的速度也是光速,那你沿着光束一样的方向前进,那么发射的光束永远和你并排前进,你在任意时刻t2发出第二束光,它们之间的距离和时间间隔永远是0,

所以在x轴看,O’坐标到x位置走了\((c\cos\theta-v)(t_r-t_e)\)的距离,

再除以接收时间间隔\((t_r-t_e)\frac{dt_r}{dt_e}=(t_r-t_e)(1-\frac{v}{c}\cos\theta)\),就是在O’中的速度\(\frac{c \cos\theta-v}{1-v\cos\theta/c}\),即 \(c’=\frac{\Delta x’}{\Delta t’}=\frac{(c\frac{dt_r}{dt_e}) \Delta t}{\Delta t \frac{dt_r}{dt_e}}=c\),

在观察者看来,光源和光不仅存在x轴的相对速度的变化\(c \cos\theta-v\),还存在光线方向的接收时间的变化,这两个变化成正相关关系,静止系内看相对速度变小(\(c’_x=c\cos\theta-v\)),结果造成接收端距离变小,同时相对接收时间间隔变小(\(t’=t(1-v\cos\theta/c)\)),组合在一起则形成了光速不变(还要和y轴一起)。也就是,观测者是以接收到的事件的时间和距离间隔为准,以接收端的信息为准

之所以消去了\(vsin(\theta)\)项得到了\(csin(\theta)/\gamma\),是因为从光源做垂线到光轴,垂足的位置,就是减去了v和vsin的结果。减去后,就从O’P这个伽利略变换的O’到观察点的即时位置,变换回了R这个洛伦兹变换的推迟位置。

而之所以不使用\(c\cos\theta(1-vcos\theta/c)\)和\(c\sin\theta(1-vcos\theta/c)\)来作为O’系的速度分量,是因为观察时测量的是光源的瞬时位置,这时候x方向的速度就应该使用\(c\cos\theta-v\),y方向的相对速度计算可得为\(\sin\theta/\gamma\),再除以(1-v\cos\theta)就可以得到速度修正。这也是伽利略变换和洛伦兹变换的区别:我们进行速度变换时,伽利略变换使用的是光的延迟发射位置,洛伦兹变换使用的是当前的真实位置(时间不确定时至少角度是真实的)。

也就是,计算距离时,我们用的是相对速度*发射时间间隔=光速*接收时间间隔,计算时间时我们用的时接收时间间隔,所以距离/时间仍然是光速

这也说明了,x和y方向的变换是独立的,y方向遵从\(y,vy/c,y/\gamma\)三角变换。

令\(\cos\theta=v/c\),则:

\(\tan\frac{\theta’}{2} \tan\frac{a}{2} = \tan\frac{\theta}{2}\)

即\(\frac{1-\cos\theta’}{1+\cos\theta’}\frac{1-v/c}{1+v/c}\frac{1-\cos\theta}={1+\cos\theta}\)

由于x和y方向变化率的不同,观测者观察到的光的方向,和粒子发射的光的方向,是不同的,导致了和折射一样的效果,即从O’到观察点的位置,到R这个虚拟位置,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减去了v的影响后得到了R’。

也就是,假设水中的光速,x方向降低了v变成了\(ccos-v\), y方向降低了vsin变成\(csin/\gamma\),那么外部观察到的鱼的角度是\(\theta\),其实鱼的真实角度是在\(\the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