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李纳维谢尔势方程的推导过程,同样推导出洛伦兹变换


### 引言

在理论物理中,李纳-维谢尔势(Liénard-Wiechert potential)是描述运动点电荷产生的电磁势的经典解。而洛伦兹变换则是狭义相对论中连接不同惯性参考系之间时空坐标的基本变换。尽管两者看似属于不同的领域,但通过深入分析运动电荷的电磁势,可以揭示出与洛伦兹变换相关的相对论效应。本回答将尝试从李纳-维谢尔势的推导出发,逐步引出洛伦兹变换。

1. 李纳-维谢尔势的回顾

李纳-维谢尔势描述了以任意速度运动的点电荷产生的推迟势。对于速度为 v 的点电荷 q,其标势 φ 和矢势 A 在观测点 r 和时间 t 的表达式为:

\[ \phi(\mathbf{r}, t) = \frac{1}{4 \pi \epsilon_0} \left( \frac{q}{(1 - \mathbf{n} \cdot \mathbf{v}/c) R} \right)_{\text{ret}} \]

\[ \mathbf{A}(\mathbf{r}, t) = \frac{\mu_0}{4 \pi} \left( \frac{q \mathbf{v}}{(1 - \mathbf{n} \cdot \mathbf{v}/c) R} \right)_{\text{ret}} \]

其中:

  • R = |r - r’| 是电荷到观测点的距离,
  • n = (r - r’)/R 是单位方向向量,
  • 下标 “ret” 表示在推迟时间 t’ = t - R(t’)/c 时取值。

2. 推迟时间的处理

推迟时间 t’ 满足:

\[ t’ = t - \frac{|\mathbf{r} - \mathbf{r’}(t’)|}{c} \]

这是一个隐式方程,因为 r’ 依赖于 t’。对于匀速运动的电荷,可以解析求解 t’

3. 匀速运动电荷的推迟势

假设电荷以恒定速度 v 沿 x 轴运动,即 r’(t’) = v t’。设观测点在 t 时刻的位置为 r = (x, y, z),则:

\[ t’ = t - \frac{\sqrt{(x - v t’)^2 + y^2 + z^2}}{c} \]

平方两边:

\[ (c(t - t’))^2 = (x - v t’)^2 + y^2 + z^2 \]

展开并整理:

\[ c^2 t^2 - 2 c^2 t t’ + c^2 t’^2 = x^2 - 2 x v t’ + v^2 t’^2 + y^2 + z^2 \]

将关于 t’ 的项整理:

\[ (c^2 - v^2) t’^2 - 2 (c^2 t - x v) t’ + (c^2 t^2 - x^2 - y^2 - z^2) = 0 \]

这是一个关于 t’ 的二次方程,解为:

\[ t’ = \frac{(c^2 t - x v) \pm \sqrt{(c^2 t - x v)^2 - (c^2 - v^2)(c^2 t^2 - x^2 - y^2 - z^2)}}{c^2 - v^2} \]

选择物理上有意义的解(推迟时间):

\[ t’ = \frac{c^2 t - x v - \sqrt{(c^2 t - x v)^2 - (c^2 - v^2)(c^2 t^2 - r^2)}}{c^2 - v^2} \]

其中 = + + 。经过代数运算,可以简化根号内的表达式:

\[ (c^2 t - x v)^2 - (c^2 - v^2)(c^2 t^2 - r^2) = c^4 t^2 - 2 c^2 t x v + x^2 v^2 - c^4 t^2 + c^2 r^2 + v^2 c^2 t^2 - v^2 r^2 \] \[ = -2 c^2 t x v + x^2 v^2 + c^2 r^2 + v^2 c^2 t^2 - v^2 r^2 \] \[ = v^2 c^2 t^2 - 2 c^2 t x v + x^2 v^2 + c^2 (y^2 + z^2) - v^2 (y^2 + z^2) \] \[ = (v c t - x v)^2 + (c^2 - v^2)(y^2 + z^2) \]

因此:

\[ t’ = \frac{c^2 t - x v - \sqrt{v^2 (c t - x)^2 + (c^2 - v^2)(y^2 + z^2)}}{c^2 - v^2} \]

进一步简化:

\[ \sqrt{v^2 (c t - x)^2 + (c^2 - v^2)(y^2 + z^2)} = \sqrt{c^2 (c t - x)^2 (v^2/c^2) + c^2 (1 - v^2/c^2)(y^2 + z^2)} \]

γ = 1/√(1 - v²/c²),则:

\[ t’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c} \sqrt{\gamma^{-2} (c t - x)^2 + y^2 + z^2} \right) \]

对于匀速运动,可以找到更简洁的关系。

4. 洛伦兹变换的引入

从推迟势的推导中,我们看到了 t’t, x 的关系。实际上,洛伦兹变换描述了同一事件在不同惯性系中的时空坐标关系。设 S’ 系以速度 v 沿 x 轴相对于 S 系运动,洛伦兹变换为:

\[ x’ = \gamma (x - v t) \] \[ t’ = \gamma \left( t - \frac{v x}{c^2} \right) \] \[ y’ = y \] \[ z’ = z \]

其中 γ = 1/√(1 - v²/c²)。

5. 从推迟势到洛伦兹变换

在推迟势的推导中,我们处理的是电荷的运动和观测点的关系。为了连接两者,考虑在电荷静止的参考系 S’ 中,势的形式简单:

\[ \phi’ = \frac{q}{4 \pi \epsilon_0 r’}, \quad \mathbf{A}’ = 0 \]

其中 r’ = √(x’² + y’² + z’²)。通过洛伦兹变换将 S’ 系的势转换到 S 系,可以得到李纳-维谢尔势。

具体步骤:

  • S’ 系中,势是静止电荷的库仑势。
  • 通过洛伦兹逆变换,将 S’ 的坐标转换到 S 系。
  • 势的四维矢量 (φ/c, A) 的变换与坐标变换类似。

这表明李纳-维谢尔势的推导隐含了洛伦兹变换的结构。

6. 洛伦兹变换的推导

为了从电磁势的变换性质推导洛伦兹变换,可以考虑以下步骤:

a. 电磁势的协变性:

电磁势 A^μ = (φ/c, A) 是一个四维矢量,其变换规则应与时空坐标相同。因此,如果知道 A^μ 在不同惯性系中的关系,可以反推出坐标变换。

b. 静止电荷的势:

在电荷静止的参考系 S’

\[ \phi’ = \frac{q}{4 \pi \epsilon_0 r’}, \quad \mathbf{A}’ = 0 \]

在运动参考系 S,通过洛伦兹变换得到 φA,应与李纳-维谢尔势一致。

c. 比较得出变换:

S’v 沿 x 运动,则:

\[ \phi = \gamma (\phi’ + v A_x’) = \gamma \phi’ \] \[ A_x = \gamma (A_x’ + v \phi’/c^2) = \gamma v \phi’/c^2 \] \[ A_y = A_y’ = 0 \] \[ A_z = A_z’ = 0 \]

这与李纳-维谢尔势的形式一致,支持洛伦兹变换的正确性。

7. 直接推导洛伦兹变换

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出发,可以严格推导洛伦兹变换。假设:

  • 两个惯性系 SS’S’v 沿 x 运动。
  • t = t’ = 0 时,原点重合。
  • 光速 c 在两系中相同。

设变换为线性:

\[ x’ = \gamma x + \delta t \] \[ t’ = \alpha x + \beta t \]

利用原点运动:x’ = 0 ⇒ x = v t

\[ 0 = \gamma v t + \delta t \Rightarrow \delta = -\gamma v \]

光速不变:x = c tx’ = c t’

\[ c t’ = \gamma c t - \gamma v t = \gamma (c - v) t \] \[ t’ = \alpha c t + \beta t \]

因此:

\[ \gamma (c - v) = \alpha c^2 + \beta c \]

同时,逆变换应具有相同形式:

\[ x = \gamma’ x’ + \delta’ t’ \]

通过对称性,γ’ = γ, δ’ = γ v,且:

\[ x = \gamma x’ + \gamma v t’ \]

x’, t’ 表达式代入:

\[ x = \gamma (\gamma x - \gamma v t) + \gamma v (\alpha x + \beta t) \] \[ = \gamma^2 x - \gamma^2 v t + \gamma v \alpha x + \gamma v \beta t \]

比较系数:

\[ 1 = \gamma^2 + \gamma v \alpha \] \[ 0 = -\gamma^2 v + \gamma v \beta \Rightarrow \beta = \gamma \]

代入光速条件:

\[ \gamma (c - v) = \alpha c^2 + \gamma c \] \[ \alpha c^2 = -\gamma v \Rightarrow \alpha = -\gamma v / c^2 \]

因此:

\[ x’ = \gamma (x - v t) \] \[ t’ = \gamma (t - v x / c^2) \]

1 = γ² + γ v α

\[ 1 = \gamma^2 - \gamma^2 v^2 / c^2 = \gamma^2 (1 - v^2 / c^2) \] \[ \gamma = \frac{1}{\sqrt{1 - v^2 / c^2}} \]

8. 结论

通过李纳-维谢尔势的推导,我们看到了运动电荷的电磁势与推迟时间的紧密联系,这反映了相对论时空观。进一步,通过电磁势的协变性和相对论基本原理,可以严格推导出洛伦兹变换。因此,李纳-维谢尔势的推导过程为洛伦兹变换提供了物理背景和支持,而洛伦兹变换则是描述这种相对论效应的数学框架。

最终答案

从李纳-维谢尔势的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运动电荷的电磁势依赖于推迟时间和相对运动。通过分析匀速运动电荷的推迟势及其在不同惯性系中的表达,可以揭示出时空坐标必须遵循洛伦兹变换以保持电磁规律的协变性。具体推导洛伦兹变换的步骤如下:

  1. 假设线性变换:设两个惯性系 SS’ 之间的坐标变换为线性关系。
  2. 相对运动条件:利用 S’ 系原点在 S 系的运动(x = v t)确定一个变换系数。
  3. 光速不变原理:应用光速在兩系中相同,建立方程。
  4. 对称性和逆变换:通过逆变换与原变换的对称性,确定其他系数。
  5. 求解系数:解代数方程得到洛伦兹因子 γ 和其他系数。

最终得到的洛伦兹变换为:

\[ x’ = \gamma (x - v t), \quad t’ = \gamma \left( t - \frac{v x}{c^2} \right), \quad y’ = y, \quad z’ = z \]

其中:

\[ \gamma = \frac{1}{\sqrt{1 - v^2 / c^2}} \]

这一变换确保了电磁规律(如李纳-维谢尔势)在所有惯性系中的一致性,是狭义相对论的基础。


在得到的t'=gamma^2(t-xv/c^2-v/c...)的式子中,让y=0,z=0,再简化式子看看

### 初始表达式回顾

从之前的推导中,我们得到了推迟时间 \( t’ \) 的表达式:

\[ t’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c} \sqrt{\gamma^{-2} (c t - x)^2 + y^2 + z^2} \right) \]

现在,我们令 \( y = 0 \) 和 \( z = 0 \),即观测点位于 \( x \)-轴上。这样,表达式可以简化为:

\[ t’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c} \sqrt{\gamma^{-2} (c t - x)^2} \right) \]

简化平方根部分

观察平方根内的部分:

\[ \sqrt{\gamma^{-2} (c t - x)^2} = \gamma^{-1} |c t - x| \]

因为 \( \gamma^{-1} = \sqrt{1 - v^2 / c^2} \) 是正数,且 \( (c t - x)^2 \) 的平方根为 \( |c t - x| \)。因此:

\[ t’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c} \cdot \frac{|c t - x|}{\gamma} \right) \]

讨论 \( |c t - x| \) 的符号

我们需要考虑 \( c t - x \) 的符号:

  1. 如果 \( c t > x \):即观测时间 \( t \) 足够大,使得光从电荷位置 \( x’ = v t’ \) 传播到观测点 \( x \) 的时间合理。此时 \( |c t - x| = c t - x \)。

    \[ t’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c \gamma} (c t - x) \right) \] \[ = \gamma^2 \left( t - \frac{x v}{c^2} - \frac{v t}{\gamma} + \frac{v x}{c \gamma} \right) \]

  2. 如果 \( c t < x \):这种情况可能对应非物理的推迟时间(因为光无法从未来到达观测点),因此我们主要关注 \( c t > x \)。

进一步简化

继续简化 \( c t > x \) 的情况:

\[ t’ = \gamma^2 \left( t - \frac{v t}{\gamma} - \frac{x v}{c^2} + \frac{v x}{c \gamma} \right) \]

将 \( \gamma = \frac{1}{\sqrt{1 - v^2 / c^2}} \) 代入:

\[ \frac{v}{\gamma} = v \sqrt{1 - v^2 / c^2} \]

因此:

\[ t’ = \gamma^2 \left( t - v t \sqrt{1 - v^2 / c^2} - \frac{x v}{c^2} + \frac{v x}{c} \sqrt{1 - v^2 / c^2} \right) \]

看起来这样的展开并没有直接简化问题。可能是之前的步骤中更直接的简化方式。

重新审视推迟时间方程

从推迟时间的定义:

\[ t’ = t - \frac{R(t’)}{c}, \quad R(t’) = \sqrt{(x - v t’)^2 + y^2 + z^2} \]

令 \( y = z = 0 \):

\[ t’ = t - \frac{|x - v t’|}{c} \]

假设 \( x - v t’ > 0 \)(即观测点在电荷位置右侧):

\[ t’ = t - \frac{x - v t’}{c} \] \[ t’ + \frac{x}{c} - \frac{v t’}{c} = t \] \[ t’ \left(1 + \frac{v}{c}\right) = t - \frac{x}{c} \] \[ t’ = \frac{t - x / c}{1 + v / c} \]

这与洛伦兹变换的 \( t’ \) 形式似乎不太一致。可能需要更深入的联系。

与洛伦兹变换的联系

洛伦兹变换的 \( t’ \) 表达式:

\[ t’ = \gamma \left( t - \frac{v x}{c^2} \right) \]

而我们得到的推迟时间 \( t’ \) 是:

\[ t’ = \frac{t - x / c}{1 + v / c} \]

看起来形式不同。但可以尝试将两者联系起来:

假设 \( t’ \) 是推迟时间,而洛伦兹变换的 \( t’ \) 是运动系的时间。可能需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

正确的联系方向

实际上,从李纳-维谢尔势推导洛伦兹变换的正确思路是:

  1. 在电荷静止的参考系 \( S’ \) 中,势是简单的库仑势。
  2. 通过洛伦兹变换到运动系 \( S \),得到李纳-维谢尔势。
  3. 因此,洛伦兹变换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李纳-维谢尔势的协变性验证。

直接通过推迟时间 \( t’ \) 的表达式推导洛伦兹变换可能不太直接。更准确的方法是:

  • 在 \( S’ \) 中,\( \phi’ = \frac{q}{4 \pi \epsilon_0 r’} \), \( \mathbf{A}’ = 0 \)。
  • 通过四维势的洛伦兹变换到 \( S \) 系: \[ \phi = \gamma (\phi’ + v A_x’) = \gamma \phi’ \] \[ A_x = \gamma (A_x’ + v \phi’ / c^2) = \gamma v \phi’ / c^2 \] \[ A_y = A_y’ = 0, \quad A_z = A_z’ = 0 \]
  • 将 \( \phi’ \) 用 \( S \) 系坐标表示: \[ r’ = \sqrt{x’^2 + y’^2 + z’^2} = \sqrt{\gamma^2 (x - v t)^2 + y^2 + z^2} \] 这与李纳-维谢尔势的形式一致。

简化后的 \( t’ \) 表达式

回到 \( t’ \) 的表达式:

\[ t’ = \frac{t - x / c}{1 + v / c} \]

可以尝试将其与洛伦兹变换的 \( t’ \) 联系起来:

\[ t’_{\text{Lorentz}} = \gamma \left( t - \frac{v x}{c^2} \right) = \frac{t - v x / c^2}{\sqrt{1 - v^2 / c^2}} \]

而: \[ t’_{\text{ret}} = \frac{t - x / c}{1 + v / c} \]

两者不完全相同,因为 \( t’{\text{ret}} \) 是推迟时间,而 \( t’{\text{Lorentz}} \) 是运动系的时间。推迟时间是事件发生的时间,而洛伦兹变换是坐标时间。

结论

通过令 \( y = z = 0 \),推迟时间 \( t’ \) 的表达式可以简化为:

\[ t’ = \frac{t - x / c}{1 + v / c} \]

这与洛伦兹变换的 \( t’ \) 形式不同,因为推迟时间是描述事件发生的时刻,而洛伦兹变换是坐标变换。正确的洛伦兹变换推导应基于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而不是直接从推迟时间出发。李纳-维谢尔势的协变性验证了洛伦兹变换的正确性,但直接推导洛伦兹变换需要更基础的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