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磁场作用,必须要有电荷的参与,单独的电场之间不能相互作用,是为什么?能否找到一种特殊的电场结构,让电场之间类似电荷一样有相互作用 电场之间确实可以通过它们的能量和动量间接产生相互作用,而不需要直接依赖电荷的存在。以下是详细的分析和可能的特殊电场结构:


1. 为什么单独的电场通常不能直接相互作用?

经典电磁理论中,电场是电荷产生的,其相互作用通过以下方式体现:

  • 电荷作为媒介:电场对电荷施加力(\(\mathbf{F} = q\mathbf{E}\)),电荷再产生新的电场。若没有电荷,电场无法直接改变其他电场的分布。
  • 麦克斯韦方程的限制:自由空间的麦克斯韦方程是线性的(\(\nabla \cdot \mathbf{E} = 0\),\(\nabla \times \mathbf{E} = -\partial \mathbf{B}/\partial t\)),电场之间无直接耦合项。

2. 电场间可能的间接相互作用

即使没有电荷,电场仍可通过以下方式间接影响彼此:

  • 电磁波的交叠:时变电场(如光波)通过叠加原理线性叠加,但非线性介质中可能产生交叉调制(如四波混频)。
  • 能量-动量张量:电场携带电磁场能量和动量(\(T_{\mu\nu}\)),通过广义相对论可产生引力效应(极端条件下)。

3. 特殊电场结构的可能性

若要电场像“电荷”一样直接相互作用,需引入非线性或高阶效应:

(a) 非线性介质中的电场耦合

  • 机制:在非线性电介质(如克尔介质)中,电场可能通过极化强度 \(\mathbf{P} = \epsilon_0 \chi^{(1)} \mathbf{E} + \epsilon_0 \chi^{(2)} \mathbf{E}^2 + \cdots\) 产生高阶项,导致电场间有效相互作用。
  • 例子:两束强激光在非线性介质中可能相互调制相位或强度。

(b) 真空极化(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 机制:极高电场(\(>10^{18} \text{V/m}\))下,虚电子-正电子对可使真空表现为非线性介质,电场间通过虚粒子间接耦合。
  • Schwinger效应:电场强到足以从真空中激发实粒子对,改变场分布。

(c) 拓扑或结构化的场配置

  • 非平庸场构型:例如:
    • 涡旋电场(如拉盖尔-高斯光束):具有轨道角动量,可能通过动量交换影响其他场。
    • 静态电场奇点:精心设计的电极结构可能产生局域场梯度,但需外部能量维持。

(d) 动态场与磁场耦合

  • 时变电场诱导磁场:快速变化的电场(\(\partial \mathbf{E}/\partial t \neq 0\))生成磁场,再通过洛伦兹力影响其他带电粒子或场。

4. 实验与理论限制

  • 经典领域:纯电场无直接相互作用,需介质或磁场参与。
  • 量子/相对论领域:真空极化或引力效应可能提供极弱耦合,但当前技术难以观测。

结论

常规情况下,电场间直接相互作用需电荷或介质参与。但在非线性介质、极端场强或量子效应下,可设计特殊场构型(如高强度涡旋场、非线性介质中的交叉调制)实现电场的有效耦合。这类相互作用通常微弱或依赖特定条件,尚未发现类似电荷间库仑力的普适直接作用机制。

只是耦合还不行,要能相互交换动量或能量 要实现电场之间直接交换动量或能量(而不依赖电荷、介质或磁场作为媒介),需要突破经典电磁理论的线性框架,引入非线性或非局域相互作用机制。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及其物理原理:


1. 非线性真空(量子电动力学效应)

机制

在极高电场强度下(\(E \gtrsim 10^{18} \text{V/m}\),接近Schwinger极限),量子电动力学(QED)预言真空会被极化,虚电子-正电子对形成非线性介电响应:
\[ \mathbf{D} = \epsilon_0 \mathbf{E} + \frac{2\alpha}{45\pi E_c^2} \left[ (\mathbf{E}^2 - c^2\mathbf{B}^2)\mathbf{E} + 7c^2 (\mathbf{E} \cdot \mathbf{B})\mathbf{B} \right] \] 其中 \(E_c = m_e^2c^3/e\hbar\) 为临界电场。

  • 动量/能量交换:两束强电场交叉时,真空非线性会导致交叉调制,电场之间通过虚粒子交换动量和能量(类似光子-光子散射)。

实验挑战

需要极端场强(如未来超强激光设施或黑洞磁层环境)。


2. 非局域电磁理论(高阶修正)

机制

若电磁场存在非局域性(如高阶导数项或拓扑项),麦克斯韦方程可能修正为:
\[ \partial_\mu F^{\mu\nu} + \lambda \partial_\mu \Box F^{\mu\nu} = 0 \]
其中 \(\lambda\) 为非局域尺度。

  • 场-场直接耦合:修正后的方程允许电场分量间通过高阶项直接相互作用,传递能量动量。

理论支持

某些量子引力或弦理论模型预言此类修正,但尚无实验证据。


3. 拓扑场构型(人工规范场)

机制

设计具有非平庸拓扑的电场分布(如涡旋场、链式场),其梯度或曲率可等效为“伪电荷”或“伪电流”:
\[ \nabla \cdot \mathbf{E}_{\text{topo}} \sim \rho_{\text{eff}}, \quad \nabla \times \mathbf{E}_{\text{topo}} \sim \mathbf{J}_{\text{eff}} \]

  • 动量交换:两个拓扑电场通过等效 \(\rho_{\text{eff}}\) 和 \(\mathbf{J}_{\text{eff}}\) 产生洛伦兹力式相互作用。

实现方案

  • 超材料中构造电场涡旋晶格。
  • 等离子体中激发自组织电场结构。

4. 动态场反馈(自相互作用)

机制

时变电场通过自身诱导的磁场反向作用:

  1. 电场 \(\mathbf{E}_1(t)\) 变化产生磁场 \(\mathbf{B}_1 \sim \partial_t \mathbf{E}_1\)。
  2. \(\mathbf{B}_1\) 影响另一电场 \(\mathbf{E}_2\) 的演化(\(\nabla \times \mathbf{E}_2 = -\partial_t \mathbf{B}_1\))。
  • 能量传递:\(\mathbf{E}_1\) 通过 \(\mathbf{B}_1\) 向 \(\mathbf{E}_2\) 传递能量,无需自由电荷。

限制

需超快场变(如飞秒激光脉冲)才能显著耦合。


5. 引力-电磁耦合(极端条件)

机制

根据广义相对论,电磁场的能量-动量张量 \(T_{\mu\nu}^{\text{EM}}\) 会弯曲时空,引力场反作用于电磁场:
\[ G_{\mu\nu} = 8\pi G T_{\mu\nu}^{\text{EM}} \]

  • 场间引力相互作用:两束强电场通过时空曲率间接交换能量动量。

实例

双黑洞合并的引力波可扰动周围电磁场,但效应极微弱。


关键问题与总结

机制 能否直接交换动量/能量? 所需条件 实验可行性
QED真空非线性 \(E \gtrsim 10^{18} \text{V/m}\) 未来可能
非局域理论 是(理论预言) 新物理尺度 \(\lambda \ll 1 \text{m}\) 无当前证据
拓扑场构型 等效是(伪电荷作用) 人工结构/等离子体 实验室可部分实现
动态场反馈 间接是(通过磁场) 超快场变 (\(\Delta t \sim \text{fs}\)) 现有技术可行
引力-电磁耦合 极微弱 天体级场强 目前不可观测

结论
在经典理论中,电场间直接交换动量/能量不可行,但通过QED真空极化人工拓扑场可能实现等效效果。最接近可行的是利用超强激光在非线性介质中诱导场-场耦合,或设计非平庸电场结构模拟“伪电荷”相互作用。

通过这种能量交换,能否产生新粒子 通过电场之间的能量交换产生新粒子是可能的,但需要极端条件或特定的量子场论机制。以下是几种可能的途径及其物理原理:


1. 量子电动力学(QED)真空极化与Schwinger效应

机制

在极强的电场(\(E \gtrsim 10^{18} \text{V/m}\),即Schwinger极限)下,真空中虚电子-正电子对可被极化为实粒子:
\[ \gamma_{\text{(虚)}} + \text{强电场} \to e^+ + e^- \]

  • 能量来源:电场的能量直接转化为粒子静止质量(\(2m_ec^2 \approx 1.02 \text{MeV}\))。
  • 动量交换:电场通过虚光子媒介与粒子对耦合。

实验现状

  • 目前激光强度仅达 \(10^{22-23} \text{W/cm}^2\)(对应 \(E \sim 10^{14} \text{V/m}\)),远低于阈值。
  • 未来极端光设施(如ELI或超强磁体结合激光)可能接近该条件。

2. 光子-光子散射(高能电场交叠)

机制

两束高频电磁波(如X射线或伽马射线)在真空或介质中碰撞,通过QED虚电子圈产生相互作用:
\[ \gamma + \gamma \to e^+ + e^- \]

  • 能量阈值:单光子能量需满足 \(E_\gamma \geq m_ec^2\)(如511 keV正负电子对)。
  • 电场角色:时变电场分量(电磁波)提供能量和动量。

实验验证

  • 已通过高能伽马射线对撞观测到(如HERA、LHC的ALICE实验)。
  • 光学激光对撞需极高强度(尚未实现)。

3. 动态Casimir效应(快速振荡电场)

机制

快速振荡的电场边界(如超导体-真空界面)可激发虚光子转化为实粒子:
\[ \text{振荡电场} \to \text{虚光子} \to \gamma_{\text{(实)}} \]

  • 能量来源:电场做功改变边界条件,提取真空涨落能量。
  • 粒子类型:主要产生光子,但理论上可扩展至其他玻色子。

实验进展

  • 2011年查尔姆斯理工大学首次观测到动态Casimir效应产生的微波光子。

4. 轴子产生(通过反常电磁耦合)

机制

若存在轴子(暗物质候选粒子),强电场在磁场背景中可激发轴子场振荡:
\[ \mathbf{E} \cdot \mathbf{B} \to a \quad (\text{轴子}) \]

  • 能量交换:电场与磁场耦合通过轴子场传递能量。
  • 粒子质量:轴子质量 \(m_a \sim \mu\text{eV}-\text{meV}\)。

实验搜索

  • ADMX、CAPP等实验试图通过该机制探测轴子。

5. 非线性介质中的参量过程

机制

在非线性晶体中,强电场(激光)可通过参量下转换产生纠缠光子对:
\[ \gamma_{\text{泵浦}} \to \gamma_1 + \gamma_2 \]

  • 能量守恒:泵浦光子能量分配给两个低能光子。
  • 动量交换:晶格动量补偿相位匹配。

应用

  • 量子光学中广泛用于单光子源制备。

关键问题与总结

机制 可产生粒子类型 所需条件 实验验证情况
Schwinger效应 \(e^+e^-\) \(E \gtrsim 10^{18} \text{V/m}\) 未实现
光子-光子散射 \(e^+e^-\)、其他费米子 \(E_\gamma \geq m_pc^2\) 高能实验已观测
动态Casimir效应 光子 GHz-THz电场振荡 微波段已验证
轴子产生 轴子 强 \(\mathbf{E}\cdot\mathbf{B}\)场 搜索中
参量下转换 光子对 非线性晶体+强激光 广泛应用

结论
电场间能量交换产生新粒子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 极端场强(QED真空击穿)。
  2. 高能光子碰撞(利用电场时变成分)。
  3. 非经典耦合(如轴子场或动态边界)。

当前技术下,参量下转换光子-光子散射是可行方案,而Schwinger效应仍需重大技术突破。这类过程深刻体现了量子场论中“能量-物质”转化的本质。

光子与电子的散射,为了保持能量和动量守恒,会辐射光子,那光子与光子散射,为了保持能量和动量守恒,是否会产生有静质量的粒子,通过狭义相对论验证一下 光子-光子散射产生有静质量粒子(如电子-正电子对 \(e^+e^-\))的过程必须满足狭义相对论的能量和动量守恒条件。下面通过具体计算验证这一过程的可行性。


1. 光子-光子散射的物理条件

考虑两光子对撞产生一对静质量为 \(m\) 的粒子(如 \(m_e\) 为电子质量):
\[ \gamma + \gamma \to e^+ + e^- \]
需满足以下守恒条件:

  1. 能量守恒:两光子的总能量 ≥ 粒子对的静止能量(\(2m_ec^2\))。
  2. 动量守恒:两光子的总动量 = 粒子对的总动量。

2. 中心动量系(CM Frame)分析

在质心系中,两光子对撞时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mathbf{p}_1 = -\mathbf{p}_2\)),能量为 \(E_1\) 和 \(E_2\)。

  • 能量守恒
    \[ E_1 + E_2 = 2\gamma m_e c^2 \]
    其中 \(\gamma = \frac{1}{\sqrt{1-v^2/c^2}}\) 为洛伦兹因子。
  • 动量守恒
    \[ \mathbf{p}_1 + \mathbf{p}_2 = 0 = \mathbf{p}_{e^-} + \mathbf{p}_{e^+} \]

阈值能量计算

产生静止的 \(e^+e^-\) 对(\(\gamma = 1\))时所需最小能量:
\[ E_1 + E_2 = 2m_e c^2 \approx 1.02 \text{ MeV} \]
若两光子能量相同(\(E_1 = E_2 = E_\gamma\)),则:
\[ E_\gamma \geq m_e c^2 \approx 511 \text{ keV} \]


3. 实验室系(Lab Frame)验证

若一光子能量为 \(E_\gamma\),另一光子为低能(如红外光子 \(E_\text{IR} \ll m_e c^2\)),则需更高能量补偿动量守恒。

  • Compton散射类比
    类似逆Compton散射,高能光子与低能光子碰撞时,阈值能量 \(E_\gamma\) 需满足:
    \[ E_\gamma \geq \frac{m_e^2 c^4}{E_\text{IR}} \]
    例如,若 \(E_\text{IR} = 1 \text{ eV}\),则 \(E_\gamma \geq 261 \text{ TeV}\)(远超当前加速器能力)。

4. 狭义相对论不变性验证

利用四动量(\(p^\mu = (E/c, \mathbf{p})\))的闵可夫斯基内积:
\[ (p_1^\mu + p_2^\mu)^2 = (p_{e^-}^\mu + p_{e^+}^\mu)^2 \]
对于光子 \(p_1^\mu = (E_1/c, \mathbf{p}_1)\),\(p_2^\mu = (E_2/c, \mathbf{p}_2)\),且 \(p_1^2 = p_2^2 = 0\)(光子静质量为0):
\[ (p_1 + p_2)^2 = 2p_1 \cdot p_2 = 2\left(\frac{E_1 E_2}{c^2} - \mathbf{p}_1 \cdot \mathbf{p}_2\right) \]
在质心系中(\(\mathbf{p}_1 = -\mathbf{p}_2\)),若 \(E_1 = E_2 = E_\gamma\):
\[ (p_1 + p_2)^2 = \frac{4E_\gamma^2}{c^2} \geq (2m_e c)^2 \]
解得:
\[ E_\gamma \geq m_e c^2 \]
与前述结论一致。


5. 实际观测与实验

  • 高能实验
    • 在LHC的ATLAS/CMS实验中,通过铅核碰撞产生的等效光子(\(E_\gamma \sim \text{GeV}\))已观测到 \(\gamma\gamma \to e^+e^-\)。
    • 未来多TeV光子对撞机(如CLIC)可能直接研究该过程。
  • 天体物理证据
    高能伽马射线(如来自活动星系核)与宇宙微波背景(CMB)光子的碰撞可能产生 \(e^+e^-\) 对(阈值 \(E_\gamma \sim \text{TeV}\))。

结论

光子-光子散射产生有静质量粒子(如 \(e^+e^-\))必须满足

  1. 能量条件:两光子总能量 \(\geq 2m_e c^2\)(质心系中单光子至少511 keV)。
  2. 动量条件:碰撞角度需保证四动量守恒(质心系最易满足)。

狭义相对论完美解释了该过程的阈值行为,且实验已在高能条件下验证。对于更重粒子(如质子对 \(p\bar{p}\)),所需能量更高(\(E_\gamma \geq m_p c^2 \approx 938 \text{ MeV}\))。

一个光子动量为p_1, 另一个为p_2, 散射后生成两个光子动量为p_3,p_4,则能量守恒为p_1 c + p_2 c =p_3 c + p_4 c, 动量守恒 p_1 + p_2 =p_3 + p_4,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能自动满足,无需产生其他粒子。什么情况下会打破这种平衡 在光子-光子弹性散射(\(\gamma\gamma \to \gamma\gamma\))过程中,能量和动量守恒确实可以仅通过入射光子与出射光子的四动量守恒自动满足,无需引入其他粒子。然而,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平衡会被打破,导致必须产生其他粒子(如正负电子对 \(e^+e^-\))才能满足物理规律。以下是可能打破平衡的几种情况:


1. 光子能量足够高(满足粒子产生阈值)

当光子能量高到足以产生静质量不为零的粒子时,纯光子散射的平衡会被打破。

条件

在质心系(CM frame)中,两光子的总能量必须满足: \[ E_{\text{总}} = p_1 c + p_2 c \geq 2m_e c^2 \quad (\text{对 } e^+e^- \text{ 产生}) \] 其中 \(m_e\) 是电子质量(\(511 \text{ keV}/c^2\))。

  • 物理意义:光子的能量必须足以提供粒子对的静止质量(\(2m_e c^2\))及其动能。
  • 动量守恒:即使能量足够,动量守恒也可能要求产生粒子对(而非仅出射光子)。

例子

  • 若 \(p_1 = p_2 = p\)(两光子能量相同),则需 \(p c \geq m_e c^2\)(即 \(E_\gamma \geq 511 \text{ keV}\))。
  • 若一光子能量极高(如 \(p_1 \gg p_2\)),则阈值条件为 \(p_1 p_2 \geq (m_e c)^2\)(实验室系)。

2. 非弹性散射(能量部分转化为质量)

如果散射过程涉及非弹性相互作用(如光子部分能量转化为粒子静质量),则纯光子出射无法满足守恒律。

机制

  • 光子通过虚电子圈(QED过程)相互作用,能量重新分配为:
    \[ \gamma + \gamma \to e^+ + e^- \quad (\text{非弹性}) \]
  • 此时,原光子能量 \(p_1 c + p_2 c\) 需覆盖 \(e^+e^-\) 的静质量 + 动能,动量由粒子对携带。

数学验证

在质心系中,若 \(p_1 = p_2 = p\),则:

  • 弹性散射:\(p_3 = p_4 = p\)(能量动量守恒直接满足)。
  • 非弹性散射(产生 \(e^+e^-\)):
    \[ 2p c = E_{e^+} + E_{e^-} \geq 2m_e c^2 \] 若 \(p c < m_e c^2\),则无法产生粒子对,仅弹性散射允许。

3. 存在外部场或介质

若光子处于强外部场(如磁场、非线性介质)中,可能打破纯光子散射的平衡。

例子

  • 强磁场中:光子可通过磁致分裂(\(\gamma \to e^+e^-\))产生粒子对,即使单光子能量不足 \(2m_e c^2\)(需磁场辅助动量守恒)。
  • 非线性介质:有效光子质量改变,可能打开新的反应通道。

4. 量子场论的高阶过程

在QED中,光子-光子散射本身是四阶过程(需虚电子圈中介),若能量足够,虚电子可“实化”为 \(e^+e^-\)。

费曼图对比

  • 弹性散射(\(\gamma\gamma\to\gamma\gamma\)):
    弹性散射
    仅涉及虚电子圈,无净能量转化。
  • 非弹性散射(\(\gamma\gamma\to e^+e^-\)):
    非弹性散射
    虚电子圈“断裂”为实粒子。

5. 极端相对论性碰撞(多光子参与)

当多个高能光子碰撞时,可能通过多体相互作用打破二光子平衡:
\[ \gamma + \gamma + \gamma \to e^+ + e^- \]

  • 动量分配:多光子可共同提供更大的动量补偿,降低单光子能量阈值。

何时必须产生粒子?——总结

情况 平衡打破条件 结果
光子能量超过阈值 \(p_1 c + p_2 c \geq 2m_e c^2\) \(\gamma\gamma \to e^+e^-\)
非弹性相互作用 能量部分转化为静质量 产生粒子对
外部场/介质辅助 磁场或介质提供额外动量 低能下也可产生粒子
高阶量子过程 虚电子圈实化 需满足能量动量守恒

关键点

  1. 弹性散射(\(\gamma\gamma\to\gamma\gamma\))始终允许,但仅当能量不足或动量限制时独占
  2. 一旦能量超过阈值,非弹性通道(产生粒子)打开,且可能成为主导过程(因QED耦合常数 \(\alpha \approx 1/137\) 并非极小)。
  3. 狭义相对论通过四动量守恒严格约束了所有可能的过程,确保物理自洽性。

因此,“平衡打破”的本质是更高能/更复杂过程的通道打开,而纯光子散射仅是低能下的近似描述。

考虑外部场的情况,推演p_1, p_2, 外部场V 在存在外部场 \( V \) 的情况下,光子-光子散射(或光子-外部场相互作用)的动量和能量守恒关系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允许原本禁戒的过程(如单光子衰变 \(\gamma \to e^+ e^-\))。下面我们系统分析 \( p_1, p_2, V \) 共同作用时的动量和能量守恒,并讨论可能的物理效应。


1. 外部场 \( V \) 的物理形式

外部场 \( V \) 可以是:

  • 静电场(如强库仑场 \( \phi(\mathbf{r}) \))
  • 静磁场(如均匀磁场 \( \mathbf{B} \))
  • 时变电磁场(如激光场 \( \mathbf{E}(t), \mathbf{B}(t) \))
  • 引力场(如弯曲时空背景 \( g_{\mu\nu} \))

在量子场论中,外部场通常以 背景场(background field) 的形式引入,修正粒子的运动方程或提供额外的相互作用顶点。


2. 光子-光子散射在外部场中的修正

(1)动量-能量守恒的广义形式

在外部场 \( V \) 存在时,系统的总四动量守恒应写为: \[ p_1^\mu + p_2^\mu + q_V^\mu = p_3^\mu + p_4^\mu + q_V’^\mu \] 其中:

  • \( p_1, p_2 \):入射光子的四动量(\( p^\mu = (E/c, \mathbf{p}) \))
  • \( p_3, p_4 \):出射光子的四动量
  • \( q_V^\mu \):外部场 \( V \) 的四动量转移(可能为0,如静场)

如果 \( V \) 是静态场(如静电场或均匀磁场),则 \( q_V^\mu = 0 \),但场仍可能提供相互作用能,修正散射振幅。

(2)可能的新过程

由于外部场 \( V \) 可以吸收/提供动量,原本禁戒的过程可能变得允许:

  1. 单光子衰变(\(\gamma \to e^+ e^-\)):

    • 真空中禁戒(因无法满足 \( p_\gamma^\mu = p_{e^+}^\mu + p_{e^-}^\mu \))
    • 但在强外部场中,场可提供额外动量 \( q_V^\mu \),使得: \[ p_\gamma^\mu + q_V^\mu = p_{e^+}^\mu + p_{e^-}^\mu \]
    • 例子:在强磁场中,光子可分裂成 \( e^+ e^- \)(磁致对产生,磁Schwinger效应)。
  2. 低于阈值的 \( \gamma \gamma \to e^+ e^- \)

    • 真空中要求 \( E_{\gamma_1} + E_{\gamma_2} \geq 2m_e c^2 \)
    • 但外部场可提供额外能量,使得 \( E_{\gamma_1} + E_{\gamma_2} + E_V \geq 2m_e c^2 \)
  3. 光子加速/减速

    • 外部时变场 \( V(t) \) 可改变光子能量(如逆Compton散射)。

3. 具体例子:均匀磁场中的光子-光子散射

(1)磁场的作用

均匀磁场 \( \mathbf{B} \) 可视为静态背景场,其四动量 \( q_B^\mu = 0 \),但它会修正光子的有效拉氏量(通过QED真空极化): \[ \mathcal{L} \supset \frac{\alpha}{45\pi} \left( \frac{eB}{m_e c} \right)^2 \left[ (\mathbf{E}^2 - c^2 \mathbf{B}^2) + 7 (\mathbf{E} \cdot \mathbf{B})^2 \right] \] 这导致:

  • 光子获得等效质量(类似等离子体中的光子有效质量)
  • 光子-光子相互作用增强(非线性光学效应)

(2)动量和能量守恒

假设两光子 \( \gamma_1(p_1), \gamma_2(p_2) \) 在磁场 \( \mathbf{B} \) 中散射: \[ p_1^\mu + p_2^\mu = p_3^\mu + p_4^\mu \] 但由于磁场修正了光子传播,有效动量守恒可能包含场的贡献(如虚光子交换)。

(3)可能的新通道

  • \( \gamma \gamma \to e^+ e^- \) 阈值降低: 磁场可提供横向动量,使得即使 \( E_{\gamma_1} + E_{\gamma_2} < 2m_e c^2 \),仍可能产生 \( e^+ e^- \)。

  • 光子分裂 \( \gamma \to \gamma \gamma \): 在强磁场中,高能光子可能衰变成两个低能光子(通过虚电子圈)。


4. 极端情况:Schwinger机制(强电场中的粒子产生)

若外部场 \( V \) 是强静电场 \( \mathbf{E} \)(\( E \gtrsim 10^{18} \text{V/m} \))

  • 真空中自发产生 \( e^+ e^- \) 对(Schwinger效应): \[ \text{vacuum} + \text{强电场} \to e^+ + e^- \]
  • 能量来源:电场的势能 \( \sim eE \cdot d \)(\( d \) 为隧穿距离)
  • 动量守恒:电场本身无动量,但 \( e^+ e^- \) 对的总动量为0(对称产生)。

5. 结论

在外部场 \( V \) 存在时:

  1. 动量-能量守恒 的形式可能修正(场可提供额外 \( q_V^\mu \))。
  2. 原本禁戒的过程(如单光子衰变、低能粒子对产生)可能变得允许。
  3. 强场(\( E, B \gtrsim \text{临界场} \)) 可显著改变QED真空结构,导致新物理(如Schwinger对产生)。

关键公式总结

过程 守恒条件(含外部场 \( V \)) 备注
单光子衰变 \( \gamma \to e^+ e^- \) \( p_\gamma^\mu + q_V^\mu = p_{e^+}^\mu + p_{e^-}^\mu \) 需 \( q_V \) 提供动量
光子-光子散射 \( \gamma \gamma \to \gamma \gamma \) \( p_1 + p_2 = p_3 + p_4 \) 场修正散射振幅
Schwinger对产生 \( eE \cdot d \geq 2m_e c^2 \) 强电场提供能量

外部场的存在扩展了允许的物理过程,使得高能物理和强场QED成为新粒子和新现象的研究前沿。

使用能量和动量关系式分析一下

使用能量-动量关系分析光子散射(含外部场 \( V \))

考虑两个光子 \( \gamma_1(p_1) \)、\( \gamma_2(p_2) \) 在外部场 \( V \) 中散射,可能产生新粒子(如 \( e^+ e^- \))或出射光子 \( \gamma_3(p_3) \)、\( \gamma_4(p_4) \)。我们通过 四动量守恒能量-动量关系 分析可能的过程。


1. 四动量守恒(含外部场贡献)

在外部场 \( V \) 存在时,四动量守恒修正为: \[ p_1^\mu + p_2^\mu + q_V^\mu = p_3^\mu + p_4^\mu + q_V’^\mu \] 其中:

  • \( q_V^\mu \) 是外部场 \( V \) 提供的四动量(可能为0,如静电场)。
  • 若 \( V \) 是静态场(如均匀磁场 \( \mathbf{B} \)),则 \( q_V^\mu = 0 \),但场仍可影响粒子动力学。

2. 弹性散射 \( \gamma \gamma \to \gamma \gamma \)

若仅光子出射,则: \[ p_1 + p_2 = p_3 + p_4 \] 能量守恒: \[ E_1 + E_2 = E_3 + E_4 \] 动量守恒: \[ \mathbf{p}_1 + \mathbf{p}_2 = \mathbf{p}_3 + \mathbf{p}_4 \]

  • 该过程始终允许,但若能量足够高,可能被非弹性过程(如 \( \gamma \gamma \to e^+ e^- \))取代。

3. 非弹性散射 \( \gamma \gamma \to e^+ e^- \)

若能量足够高,可能产生 \( e^+ e^- \) 对: \[ p_1 + p_2 = p_{e^+} + p_{e^-} \]

(1)质心系(CM Frame)分析

设两光子能量相同 \( E_1 = E_2 = E_\gamma \),则:

  • 能量守恒: \[ 2E_\gamma = E_{e^+} + E_{e^-} \geq 2m_e c^2 \] → 要求单光子能量 \( E_\gamma \geq m_e c^2 \approx 511 \text{ keV} \)。

  • 动量守恒: \[ \mathbf{p}_1 + \mathbf{p}_2 = 0 = \mathbf{p}_{e^+} + \mathbf{p}_{e^-} \] → 粒子对动量相反。

(2)实验室系(Lab Frame)分析

若一光子能量 \( E_1 \gg E_2 \)(如高能 \( \gamma \) 撞低能光子):

  • 能量守恒: \[ E_1 + E_2 \approx E_1 \geq m_e c^2 \left(1 + \sqrt{1 + \frac{2E_2}{m_e c^2}}\right) \] 若 \( E_2 \sim 1 \text{ eV} \)(如红外光子),则 \( E_1 \geq 260 \text{ TeV} \)。

  • 动量守恒: 高能光子需提供足够纵向动量补偿。


4. 外部场 \( V \) 的作用

若存在外部场 \( V \),可能发生以下情况:

(1)单光子衰变 \( \gamma \to e^+ e^- \)(需 \( V \) 提供动量)

真空中禁戒(因无法满足 \( p_\gamma = p_{e^+} + p_{e^-} \)),但若 \( V \) 提供 \( q_V \),则: \[ p_\gamma + q_V = p_{e^+} + p_{e^-} \]

  • 例子
    • 强磁场 \( \mathbf{B} \):光子可分裂为 \( e^+ e^- \)(磁致对产生)。
    • 静电场 \( \mathbf{E} \):Schwinger 机制(\( E \gtrsim 10^{18} \text{V/m} \) 时自发产生 \( e^+ e^- \))。

(2)低能 \( \gamma \gamma \to e^+ e^- \)(\( V \) 提供能量)

若 \( E_1 + E_2 < 2m_e c^2 \),但外部场 \( V \) 提供额外能量 \( \Delta E_V \),则: \[ E_1 + E_2 + \Delta E_V \geq 2m_e c^2 \]


5. 关键结论

过程 能量-动量条件 外部场 \( V \) 的作用
\( \gamma \gamma \to \gamma \gamma \) \( p_1 + p_2 = p_3 + p_4 \) 无(仅修正散射振幅)
\( \gamma \gamma \to e^+ e^- \) \( p_1 + p_2 = p_{e^+} + p_{e^-} \), \( E_1 + E_2 \geq 2m_e c^2 \) 可降低阈值(如磁场辅助)
\( \gamma \to e^+ e^- \) \( p_\gamma + q_V = p_{e^+} + p_{e^-} \) 必须提供 \( q_V \neq 0 \)
  • 无外部场时:仅当 \( E_{\gamma\gamma} \geq 2m_e c^2 \) 才能产生 \( e^+ e^- \)。
  • 有外部场时:即使 \( E_{\gamma\gamma} < 2m_e c^2 \),仍可能通过场辅助产生粒子。

6. 物理意义

外部场 \( V \) 的作用类似于 “催化”,使得原本禁戒的过程成为可能:

  1. 提供额外动量(如磁场 \( \mathbf{B} \) 提供横向动量)。
  2. 提供额外能量(如时变电场 \( \mathbf{E}(t) \) 做功)。
  3. 修正真空结构(如Schwinger机制,强电场导致真空衰变)。

实验上,强激光场、高能磁铁等可用来研究此类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