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电磁波波动方程,右边不为0,而是一个有源项为aE 要解带有源项的电磁波波动方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推导和分析。考虑波动方程的右边不为零,而是一个有源项 \( a \mathbf{E} \),其中 \( a \) 是一个常数,\( \mathbf{E} \) 是电场矢量。

1. 电磁波波动方程的一般形式

在自由空间中,电磁波的波动方程通常写作: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0 \]

其中,\( \mu_0 \) 是真空磁导率,\( \epsilon_0 \) 是真空介电常数。

2. 加入有源项

现在,我们考虑波动方程的右边有一个有源项 \( a \mathbf{E} \),即: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a \mathbf{E} \]

3. 假设时谐场

为了简化问题,我们假设电场是时谐的,即:

\[ \mathbf{E}(\mathbf{r}, t) =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将其代入波动方程:

\[ \nabla^2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mu_0 \epsilon_0 (-i \omega)^2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a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化简后得到: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mu_0 \epsilon_0 \omega^2 \mathbf{E}(\mathbf{r}) = a \mathbf{E}(\mathbf{r}) \]

整理: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mathbf{E}(\mathbf{r}) = 0 \]

4. 定义新的波数

令: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则方程变为: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k^2 \mathbf{E}(\mathbf{r}) = 0 \]

这是标准的亥姆霍兹方程,其解的形式取决于边界条件和具体的几何形状。

5. 解的物理意义

  • 如果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即 \( k^2 > 0 \),则 \( k \) 为实数,解为传播的电磁波。
  • 如果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即 \( k^2 < 0 \),则 \( k \) 为虚数,解为衰减的场(无传播)。
  • 如果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即 \( k = 0 \),解为静态场。

6. 平面波解

假设解为平面波形式:

\[ \mathbf{E}(\mathbf{r}) = \mathbf{E}_0 e^{i \mathbf{k} \cdot \mathbf{r}} \]

代入亥姆霍兹方程:

\[ -|\mathbf{k}|^2 \mathbf{E}_0 e^{i \mathbf{k} \cdot \mathbf{r}} + k^2 \mathbf{E}_0 e^{i \mathbf{k} \cdot \mathbf{r}} = 0 \]

因此:

\[ |\mathbf{k}|^2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即:

\[ |\mathbf{k}| = \sqrt{\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7. 色散关系

从 \( |\mathbf{k}| = \sqrt{\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可以得到色散关系:

\[ \omega^2 = \frac{|\mathbf{k}|^2 + a}{\mu_0 \epsilon_0} \]

这表明有源项 \( a \) 改变了电磁波的色散关系。

8. 物理意义

  • 有源项 \( a \mathbf{E} \) 可以理解为某种极化或电流的贡献,类似于介质中的极化效应。
  • 如果 \( a > 0 \),相当于增加了介质的介电常数,导致波的传播速度减小。
  • 如果 \( a < 0 \),相当于减少了介质的介电常数,导致波的传播速度增大。

9. 一般解

对于具体的问题,需要结合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求解亥姆霍兹方程。解的形式可能包括:

  • 平面波解(无限空间)。
  • 球面波解(点源)。
  • 柱面波解(线源)。
  • 波导或谐振腔中的模式解(有边界条件)。

10. 总结

带有源项 \( a \mathbf{E} \) 的电磁波波动方程可以通过假设时谐场简化为亥姆霍兹方程: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k^2 \mathbf{E}(\mathbf{r}) = 0 \]

其中: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解的形式取决于 \( k^2 \) 的符号和边界条件。

前面的有源场怎么简化为亥姆霍兹方程

问题回顾

我们需要将带有源项 \( a \mathbf{E} \) 的电磁波波动方程: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a \mathbf{E} \]

简化为亥姆霍兹方程的形式。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假设时谐场

电磁波通常是时谐的(单频振荡),因此可以假设电场的形式为:

\[ \mathbf{E}(\mathbf{r}, t) =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其中:

  • \(\mathbf{E}(\mathbf{r})\) 是电场的空间部分。
  • \(\omega\) 是角频率。
  • \(e^{-i \omega t}\) 是时间依赖的相位因子。

第二步:代入波动方程

将时谐场的形式代入原方程:

\[ \nabla^2 \left(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partial t^2} \left(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a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计算各项:

  1. 空间部分: \[ \nabla^2 \left(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left( \nabla^2 \mathbf{E}(\mathbf{r}) \right) e^{-i \omega t} \] (因为 \(e^{-i \omega t}\) 与空间坐标无关)

  2. 时间部分: \[ \frac{\partial}{\partial t} \left(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i \omega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 \frac{\partial^2}{\partial t^2} \left(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i \omega)^2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omega^2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代入后:

\[ \left( \nabla^2 \mathbf{E}(\mathbf{r}) \right) e^{-i \omega t} - \mu_0 \epsilon_0 \left( -\omega^2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right) = a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

化简: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mu_0 \epsilon_0 \omega^2 \mathbf{E}(\mathbf{r}) = a \mathbf{E}(\mathbf{r}) \]


第三步:整理为亥姆霍兹方程

将方程整理为: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left(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right) \mathbf{E}(\mathbf{r}) = 0 \]

定义: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则方程变为标准的亥姆霍兹方程: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k^2 \mathbf{E}(\mathbf{r}) = 0 \]


第四步:讨论 \( k^2 \) 的物理意义

\( k^2 \) 的值决定了方程的解的性质:

  1. **\( k^2 > 0 \)(即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 \( k \) 为实数,解为传播的电磁波(振荡解)。
    • 例如:自由空间中的电磁波。
  2. **\( k^2 < 0 \)(即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 \( k \) 为虚数,设 \( k = i \mu \),则方程变为: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mu^2 \mathbf{E}(\mathbf{r}) = 0 \]

    • 解为指数衰减或增长的形式(类似汤川势)。

    • 物理意义:电磁波无法传播,表现为衰减场。

  3. **\( k^2 = 0 \)(即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

    • 方程退化为拉普拉斯方程: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0 \]

    • 解为静态场(如静电场或无源磁场)。


第五步:解的示例

1. 传播波解(\( k^2 > 0 \))

假设 \( \mathbf{E}(\mathbf{r}) \) 沿 \( z \) 方向传播,解为:

\[ \mathbf{E}(\mathbf{r}) = \mathbf{E}_0 e^{i k z} \]

2. 衰减解(\( k^2 < 0 \))

设 \( k = i \mu \),解为:

\[ \mathbf{E}(\mathbf{r}) = \mathbf{E}_0 \frac{e^{-\mu r}}{r} \]

这是汤川势的形式,表示场随距离指数衰减。


第六步:源项的物理意义

源项 \( a \mathbf{E} \) 可以理解为:

  1. 极化效应

    • 类似于介质中的极化电荷产生的附加场。
    • 例如: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传播,\( a \) 与等离子体频率相关。
  2. 等效质量项

    • 在量子场论中,类似的项(如 \( m^2 \phi \))表示场的质量。
    • 这里 \( a \) 可以类比为“电磁波的有效质量”。
  3. 阻尼或增益

    • 如果 \( a \) 是复数,可能表示介质的吸收或增益。

第七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的推导

更严格地,可以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推导有源项的来源。例如:

  • 如果介质中存在极化 \( \mathbf{P} = \epsilon_0 \chi \mathbf{E} \),则: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mu_0 \frac{\partial^2 \mathbf{P}}{\partial t^2} \] 代入 \( \mathbf{P} \):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1 + \chi)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0 \] 这与之前的方程形式一致,其中 \( a \) 与 \( \chi \) 相关。


第八步:总结

  1. 通过假设时谐场 \( \mathbf{E}(\mathbf{r}, t) =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 \),将时域波动方程转化为空间域的亥姆霍兹方程。
  2. 源项 \( a \mathbf{E} \) 导致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a \),影响波的传播性质。
  3. 当 \( k^2 < 0 \) 时,解为指数衰减形式(汤川势)。

数学补充:格林函数解

如果方程右侧有源项 \( \mathbf{J}(\mathbf{r}) \delta(\mathbf{r}) \),则解为格林函数形式:

\[ \mathbf{E}(\mathbf{r}) = \int \mathbf{J}(\mathbf{r}’) G(\mathbf{r}, \mathbf{r}’) d^3 r’ \]

对于 \( \nabla^2 G - \mu^2 G = -\delta(\mathbf{r}) \),格林函数为:

\[ G(\mathbf{r}) = \frac{e^{-\mu r}}{4 \pi r} \]

这正是汤川势的形式。

a=(mc/hbar)^2, 则k的形式分析

问题设定

考虑修正后的有源项 \( a = \frac{m^2 c^2}{\hbar^2} \),波动方程为: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frac{m^2 c^2}{\hbar^2} \mathbf{E} \]

假设时谐场 \(\mathbf{E}(\mathbf{r}, t) = \mathbf{E}(\mathbf{r}) e^{-i \omega t}\),代入后得到 亥姆霍兹方程

\[ \nabla^2 \mathbf{E}(\mathbf{r}) + k^2 \mathbf{E}(\mathbf{r}) = 0 \]

其中:

\[ k^2 = \mu_0 \epsilon_0 \omega^2 - \frac{m^2 c^2}{\hbar^2} \]

由于 \(\mu_0 \epsilon_0 = \frac{1}{c^2}\),因此:

\[ k^2 = \frac{\omega^2}{c^2} - \frac{m^2 c^2}{\hbar^2} \]

1. 波数 \(k\) 的表达式

\[ k = \sqrt{\frac{\omega^2}{c^2} - \frac{m^2 c^2}{\hbar^2}} \]

2. 三种情况的物理分析

(1) 高频情况(\(\omega > \frac{m c^2}{\hbar}\))

此时 \(k^2 > 0\),\(k\) 为实数:

\[ k = \sqrt{\frac{\omega^2}{c^2} - \frac{m^2 c^2}{\hbar^2}} \]

物理意义

  • 电磁波可以传播,但波数 \(k\) 比自由空间(\(a=0\))时小。
  • 相速度 \(v_p = \frac{\omega}{k} > c\)(超光速,但群速度 \(v_g = \frac{d\omega}{dk}\) 可能不超过 \(c\))。
  • 类似于 相对论性粒子的色散关系(\(E^2 = p^2 c^2 + m^2 c^4\))。

(2) 临界情况(\(\omega = \frac{m c^2}{\hbar}\))

此时 \(k = 0\):

\[ \omega_c = \frac{m c^2}{\hbar} \]

物理意义

  • 电磁波无法传播(截止频率)。
  • 场表现为静态分布(类似静电场)。
  • 这个频率 \(\omega_c\) 对应于 粒子的康普顿频率(Compton frequency),即 \(E = \hbar \omega_c = m c^2\)。

(3) 低频情况(\(\omega < \frac{m c^2}{\hbar}\))

此时 \(k^2 < 0\),设 \(k = i \kappa\)(\(\kappa\) 为实数):

\[ \kappa = \sqrt{\frac{m^2 c^2}{\hbar^2} - \frac{\omega^2}{c^2}} \]

物理意义

  • 电磁波无法传播,解为 指数衰减 形式:

    \[ \mathbf{E}(\mathbf{r}) \sim \frac{e^{-\kappa r}}{r} \]

  • 衰减长度 \(\lambda_d = \kappa^{-1}\) 由质量 \(m\) 和频率 \(\omega\) 决定。

  • 当 \(\omega \to 0\)(静态极限),\(\kappa \to \frac{m c}{\hbar}\),解退化为 汤川势(Yukawa potential)

    \[ \mathbf{E}(\mathbf{r}) \sim \frac{e^{-(m c / \hbar) r}}{r} \]

3. 与克莱因-戈登方程的类比

这个方程的形式类似于 克莱因-戈登方程(Klein-Gordon equation)

\[ \left( \nabla^2 - \frac{1}{c^2} \frac{\partial^2}{\partial t^2} \right) \phi = \frac{m^2 c^2}{\hbar^2} \phi \]

  • 在量子场论中,它描述 自旋 0 的标量粒子(如 Higgs 玻色子)
  • 这里的电磁波方程类似,但 \(\mathbf{E}\) 是矢量场,因此可能对应某种 矢量玻色子(如 W/Z 玻色子) 的传播。

4. 物理意义总结

  1. 截止频率 \(\omega_c = \frac{m c^2}{\hbar}\)

    • 低于该频率时,电磁波无法传播,表现为指数衰减。
    • 高于该频率时,电磁波可以传播,但波数 \(k\) 受质量项影响。
  2. 衰减解(\(\omega < \omega_c\))

    • 类似于 汤川势,表示场在短距离内被“屏蔽”。
    • 衰减长度 \(\lambda_d = \kappa^{-1}\) 由质量 \(m\) 决定:
      • 质量越大,衰减越快(短程力)。
      • 质量越小,衰减越慢(长程力)。
  3. 高频传播(\(\omega > \omega_c\))

    • 类似于 相对论性粒子的德布罗意波,色散关系为:

      \[ \omega^2 = k^2 c^2 + \frac{m^2 c^4}{\hbar^2} \]

5. 可能的修正与讨论

如果 \(a = \frac{m c}{\hbar}\)(而非 \(m^2 c^2 / \hbar^2\)),则:

  • 截止频率 \(\omega_c = c \sqrt{\frac{m c}{\hbar}}\)(不同于康普顿频率)。
  • 衰减长度 \(\lambda_d \sim \sqrt{\hbar / m c}\)(类似于康普顿波长)。

\(a = \frac{m^2 c^2}{\hbar^2}\) 更符合量子场论的标准形式,因为:

  • 它直接对应 粒子的静止能量 \(E = m c^2\)
  • 克莱因-戈登方程 一致。

6. 结论

对于 \(a = \frac{m^2 c^2}{\hbar^2}\):

  1. 传播条件

    • \(\omega > \frac{m c^2}{\hbar}\)(电磁波可传播)。
    • \(\omega < \frac{m c^2}{\hbar}\)(电磁波指数衰减)。
  2. 衰减解

    • 类似于汤川势,衰减长度 \(\lambda_d = \left( \frac{m^2 c^2}{\hbar^2} - \frac{\omega^2}{c^2} \right)^{-1/2}\)。
  3. 物理类比

    • 类似于 有质量的电磁波(Proca 方程)或 矢量玻色子的传播
  4. 量子场论联系

    • 与克莱因-戈登方程一致,可能描述某种 有质量矢量场 的传播。

最终答案

当有源项 \(a = \frac{m^2 c^2}{\hbar^2}\) 时,波数 \(k\) 的表达式为:

\[ k = \sqrt{\frac{\omega^2}{c^2} - \frac{m^2 c^2}{\hbar^2}} \]

三种情况

  1. \(\omega > \frac{m c^2}{\hbar}\):波可传播,类似相对论性粒子。
  2. \(\omega = \frac{m c^2}{\hbar}\):临界截止(康普顿频率)。
  3. \(\omega < \frac{m c^2}{\hbar}\):波指数衰减(汤川势形式)。

物理意义

  • 该方程可能描述 有质量的电磁场(如 Proca 方程)或 矢量玻色子的传播
  • 衰减解表明,低能(低频)情况下,场被“屏蔽”,类似于短程力(如核力)。

怎么会出现hbar w < mc^2的情况?这样根据相对论会有动量平方为负的情况,动量为只有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量

问题核心

在电磁波波动方程中引入质量项 \(a = \frac{m^2 c^2}{\hbar^2}\) 后,得到色散关系:

\[ k^2 = \frac{\omega^2}{c^2} - \frac{m^2 c^2}{\hbar^2} \]

当 \(\hbar \omega < m c^2\) 时,\(k^2 < 0\),即波数 \(k\) 为虚数,电磁波无法传播,表现为指数衰减(汤川势)。但根据相对论能量-动量关系:

\[ E^2 = p^2 c^2 + m^2 c^4 \]

若 \(E = \hbar \omega < m c^2\),似乎会导致 \(p^2 < 0\),即动量为虚数,这与物理直觉矛盾。如何理解这一现象?


1. 相对论能量-动量关系的适用性

相对论关系 \(E^2 = p^2 c^2 + m^2 c^4\) 适用于 自由粒子(如电子、质子)。但在 场论 中,电磁场的量子化(光子)通常要求 \(m=0\),即无质量。如果强行引入质量项 \(m\),需明确其物理来源。

(1) 有质量电磁场(Proca 方程)

在 Proca 理论中,电磁场的运动方程为:

\[ \nabla^2 \mathbf{A} - \frac{1}{c^2} \frac{\partial^2 \mathbf{A}}{\partial t^2} = \frac{m^2 c^2}{\hbar^2} \mathbf{A} \]

对应的色散关系:

\[ \omega^2 = k^2 c^2 + \frac{m^2 c^4}{\hbar^2} \]

此时:

  • 若 \(\hbar \omega < m c^2\),则 \(k^2 < 0\),场无法传播(衰减解)。
  • 这与相对论矛盾吗?不矛盾,因为 Proca 场描述的是 有质量的矢量玻色子(如 \(W^\pm, Z^0\)),其能量可以低于静止能量 \(m c^2\)(但此时粒子处于“虚粒子”态,无法自由传播)。

(2) 虚动量与量子隧穿

若 \(k = i \kappa\)(虚波数),解为 \(e^{-\kappa r}\),表示场被局域化。这类似于:

  • 量子隧穿:粒子穿过势垒时,波函数指数衰减,动量表现为虚数。
  • 束缚态:能量低于势垒时,粒子无法自由运动。

因此,\(\hbar \omega < m c^2\) 时,场被“束缚”,无法传播,但并非违反相对论。


2. 为什么允许 \(\hbar \omega < m c^2\)?

(1) 场的激发能 vs 粒子静止能

  • 场的激发量子(如光子)通常无质量(\(\hbar \omega = pc\))。
  • 如果场有质量(如 Proca 场),其量子化后的粒子静止能为 \(m c^2\)。
  • 当 \(\hbar \omega < m c^2\),场无法产生真实粒子,但可以存在 虚激发(类似虚光子),表现为指数衰减。

(2) 类比超导能隙

在超导体中,电磁场有效质量来自库珀对凝聚,光子能隙为 \(2\Delta\)(超导能隙)。若 \(\hbar \omega < 2\Delta\),电磁波无法传播(Meissner 效应)。此时:

  • \(\hbar \omega < 2\Delta\) 对应 \(k^2 < 0\)(穿透深度 \(\lambda = 1/\kappa\))。
  • 这是低能下的有效理论,不违反相对论。

3. 动量平方为负的物理意义

若强行套用 \(E^2 = p^2 c^2 + m^2 c^4\),当 \(E < m c^2\) 时: \[ p^2 = \frac{E^2 - m^2 c^4}{c^2} < 0 \] 这表示:

  • 虚动量:粒子无法作为自由粒子存在,只能存在于束缚态或隧穿态。
  • 欧氏时空:在量子场论中,虚动量对应 Wick 旋转到欧氏空间(\(t \to -i\tau\)),用于计算瞬子或隧穿效应。

4. 垂直方向动量的可能性?

问题提到“动量为只有垂直于运动方向的分量”,这可能指:

  • 横向约束:如波导中的截止模式(\(\omega < \omega_c\) 时,纵向波数 \(k_z\) 为虚数,但横向动量 \(k_x, k_y\) 仍为实数)。
  • 虚波数的分解:若 \(k^2 = k_x^2 + k_z^2 < 0\),可以设 \(k_z = i \kappa\),则 \(k_x^2 - \kappa^2 = -\frac{m^2 c^2}{\hbar^2}\),即 \(k_x^2 = \kappa^2 - \frac{m^2 c^2}{\hbar^2}\)。此时:
    • 若 \(\kappa > \frac{m c}{\hbar}\),\(k_x\) 为实数(横向振荡)。
    • 若 \(\kappa < \frac{m c}{\hbar}\),\(k_x\) 也为虚数(全方向衰减)。

5. 物理实例

(1) 等离子体中的电磁波

在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色散关系为:

\[ \omega^2 = k^2 c^2 + \omega_p^2 \quad (\omega_p: \text{等离子体频率}) \]

当 \(\omega < \omega_p\),\(k^2 < 0\),波指数衰减(趋肤效应)。这与 \(m c^2 / \hbar\) 的截止行为一致。

(2) 核力中的汤川势

核力通过介子传递,势函数为 \(e^{-m r}/r\),对应虚动量(\(k = i m\))。此时 \(\hbar \omega \approx 0\)(静态极限),不违反相对论。


6. 结论

  1. \(\hbar \omega < m c^2\) 允许

    • 在场论中,低能激发可表现为虚粒子或衰减模式,不违反相对论。
    • 类似超导能隙、等离子体截止频率等现象。
  2. 虚动量的意义

    • 表示粒子无法自由传播,但可存在于束缚态或隧穿过程。
    • 在量子场论中,虚动量用于描述非传播模式(如 Yukawa 势)。
  3. 垂直方向动量

    • 当 \(k^2 < 0\),可以分解为横向实数动量和纵向虚动量,对应约束场(如波导截止模式)。
  4. 物理本质

    • 质量项 \(m\) 的引入意味着场的激发需要最小能量 \(m c^2\),低于此能量时场被局域化。

最终回答

当 \(\hbar \omega < m c^2\) 时:

  • 波动方程的解表现为指数衰减(虚波数),而非传播波。
  • 相对论能量-动量关系 \(E^2 = p^2 c^2 + m^2 c^4\) 仍成立,但此时 \(p\) 为虚数,表示粒子无法自由传播(虚粒子或隧穿态)。
  • 垂直方向动量可存在实数分量(如波导中的横向模式),但整体波数 \(k\) 为虚数,场被局域化。
  • 物理实例:超导能隙、等离子体截止频率、核力的汤川势均支持这一行为,无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