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质量

我们有一个由两个小球和弹簧组成的系统,其哈密顿量为: \[ H(x_1, x_2) = \frac{p_1^2}{2m_1} + \frac{p_2^2}{2m_2} + \frac{k_1}{2}(x_1^2 + x_2^2) + \frac{k_2}{2}(x_1 - x_2)^2 \] 简正坐标与解耦 分析力学告诉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坐标变换(简正坐标)将哈密顿量解耦为两个独立的简谐振子。解耦后的哈密顿量形式为: \[ H_{\text{eff}}(x_1, x_2) = \frac{p_1^2}{2m_1^*} + \frac{p_2^2}{2m_2^*} + \text{势能项} \] 其中,\( m_1^* \) 和 \( m_2^* \) 是等效质量,势能项通常为 \( \frac{1}{2} \omega_1^2 q_1^2 + \frac{1}{2} \omega_2^2 q_2^2 \),这里 \( q_1 \) 和 \( q_2 \) 是简正坐标。 具体步骤 写出势能部分: \[ V = \frac{k_1}{2}(x_1^2 + x_2^2) + \frac{k_2}{2}(x_1 - x_2)^2 \] 展开后: \[ V = \frac{k_1 + k_2}{2}x_1^2 + \frac{k_1 + k_2}{2}x_2^2 - k_2 x_1 x_2 \] ...

August 11, 2025

辐射波形成的原因

接前面一篇,继续。 之所以有波动的出现,是因为在有了\nabla^2 E的基础上,有\partial^2 E/\partial t^2 不为0,\nabla^2 E代表什么?\partial^2 E/\partial t^2代表什么 这是一个极为深刻且核心的问题,触及电磁波产生的本质。 你问: “之所以有波动的出现,是因为在有了 \( \nabla^2 \mathbf{E} \) 的基础上,有 \( \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neq 0 \)” 并追问: \( \nabla^2 \mathbf{E} \) 代表什么?\( \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代表什么? 我们来从物理和数学两个层面彻底回答。 ✅ 一、波动方程的来源 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导出电磁场的波动方程: \[ \nabla^2 \mathbf{E} - \mu_0 \epsilon_0 \frac{\partial^2 \mathbf{E}}{\partial t^2} = 0 \quad \Rightarrow \quad \Box \mathbf{E} = 0 \] 其中 \( \Box = \nabla^2 - \frac{1}{c^2} \frac{\partial^2}{\partial t^2} \),\( c = 1/\sqrt{\mu_0 \epsilon_0} \) ...

August 10, 2025

推迟势的波形状

辐射项之所以能脱离电荷,是因为它的方向是垂直于v和n?但匀速运动产生的磁场也是垂直于v的 这是一个极其深刻、触及电磁辐射本质的问题! 你问: “辐射项之所以能脱离电荷,是因为它的方向是垂直于 \( \mathbf{v} \) 和 \( \mathbf{n} \)?” 并指出: “但匀速运动产生的磁场也是垂直于 \( \mathbf{v} \) 的” 这说明你已经意识到:仅仅“方向垂直”不足以区分束缚场和辐射场。我们来彻底澄清这个问题。 ✅ 一、核心答案 ❌ 辐射场能脱离电荷,不是因为它“方向垂直于 \( \mathbf{v} \) 和 \( \mathbf{n} \)”,而是因为它: 随距离衰减为 \( 1/R \)(而非 \( 1/R^2 \)) 携带净能量流向无穷远(坡印廷矢量 \( \mathbf{S} \propto 1/R^2 \),总功率有限) 是加速度相关(\( \propto \dot{\boldsymbol{\beta}} \)),能脱离源独立传播 在远场形成横波结构(\( \mathbf{E} \perp \mathbf{n}, \mathbf{B} \perp \mathbf{n} \),且 \( \mathbf{E} \perp \mathbf{B} \)) 👉 方向垂直是结果,不是原因。 能量能流到无穷远才是“脱离”的本质。 二、对比:匀速运动的场 vs. 辐射场 性质 匀速运动(束缚场) 加速运动(辐射场) 来源 \( \mathbf{v} \neq 0 \) \( \dot{\mathbf{v}} \neq 0 \) 电场 \( \mathbf{E} \propto 1/R^2 \) \( \mathbf{E}_{\text{rad}} \propto 1/R \) 磁场 \( \mathbf{B} = (\mathbf{n} \times \mathbf{E})/c \) \( \mathbf{B}_{\text{rad}} = (\mathbf{n} \times \mathbf{E}_{\text{rad}})/c \) 方向 \( \mathbf{B} \perp \mathbf{v}, \mathbf{n} \) \( \mathbf{E}, \mathbf{B} \perp \mathbf{n} \) 能量流 \( \mathbf{S} \propto 1/R^4 \) → 总功率 \( \to 0 \) \( \mathbf{S} \propto 1/R^2 \) → 总功率 \( > 0 \) 是否脱离电荷 ❌ 否,随电荷移动 ✅ 是,以光速传播到无穷远 三、为什么匀速运动的场不能“脱离”? 虽然匀速运动的磁场也垂直于 \( \mathbf{v} \) 和 \( \mathbf{n} \),但它: ...

August 10, 2025

辐射项分析

分析一下推迟势中的辐射项-\frac{q}{4\pi\epsilon_0} \frac{ \dot{\boldsymbol{\beta}} }{c (1 - \boldsymbol{\beta} \cdot \mathbf{n})^2 R} 推迟势中的辐射项是描述运动电荷辐射电磁场的关键部分。让我们逐步分析你给出的表达式: \[ -\frac{q}{4\pi\epsilon_0} \frac{ \dot{\boldsymbol{\beta}} }{c (1 - \boldsymbol{\beta} \cdot \mathbf{n})^2 R} \] 1. 符号说明 \( q \):运动电荷的电量。 \( \epsilon_0 \):真空介电常数。 \( c \):光速。 \( \boldsymbol{\beta} = \frac{\mathbf{v}}{c} \):电荷速度与光速的无量纲比值。 \( \dot{\boldsymbol{\beta}} = \frac{d\boldsymbol{\beta}}{dt} \):电荷加速度的无量纲表示(对推迟时间求导)。 \( \mathbf{n} \):从电荷到场点的单位矢量。 \( R \):电荷到场点的距离(推迟时刻的值)。 2. 物理意义 这一项是运动电荷辐射场的加速度相关部分,具有以下特点: 辐射特性:与 \( \dot{\boldsymbol{\beta}} \)(加速度)成正比,表明只有加速电荷才会辐射电磁波。 距离依赖:与 \( R \) 成反比,表示辐射场随距离衰减较慢(相比静态场的 \( 1/R^2 \)),这是辐射场的典型特征。 方向性:分母中的 \( (1 - \boldsymbol{\beta} \cdot \mathbf{n})^2 \) 体现了相对论性速度下的“聚束效应”(headlight effect),即辐射在电荷运动方向增强。 3. 推导背景 此式来源于李纳-维谢尔势(Liénard-Wiechert potential)的电场表达式。完整电场分为两部分: ...

August 10, 2025

匀速与匀加速状态下的坐标变换

研究的目的: 研究匀加速情况下辐射形成的原因, 辐射场的几何图形,辐射场的中心和电荷怎么脱离的 使用自己的匀加速坐标变换,推导出辐射项 匀速运动时: \(c(t-t’)=\sqrt{(x-vt’)^2 +y^2 +z^2}\) x方向: \(y=z=0, x>vt’\), \(c(t-t’) =x-vt’\) \(t=t’+\frac{x-vt’}{c}\) \(t’=\frac{ct-x}{c-v}\) \(\frac{dt}{dt’}=\frac{c-v}{c}\) \(\frac{dt}{dt’}=\frac{c}{c-v}\) \(x-vt’=x-v(\frac{ct-x}{c-v})=(x-vt)\frac{c}{c-v}=(x-vt)\frac{dt’}{dt}\) 所以: \(\frac{x-vt’}{dt’}=\frac{x-vt}{dt}\) 在静止坐标系看来,光经过dt’时间后,走的距离为x-vt’,\(\Delta t’=(t-t’)\) 在移动坐标系看来,光经过dt时间后,走的距离为x-vt,\(\Delta t=(t-t’)\frac{c-v}{c}\) 所以有: \(\frac{x-vt’}{dt’}=\frac{x-vt}{dt}=c\) 匀加速情况下: \(c(t-t’) =\sqrt{(x-(v_0+a t’/2)t’)^2+y^2+z^2} \), x方向: \(c(t-t’) = x-(v_0+ a t’/2)t’ \), \(\frac{dt}{dt’}=\frac{c-v_0-at’}{c}\) \(\frac{dt’}{dt}=\frac{c}{c-v_0-at’}\) \(t’ = \frac{(c - v_0) - \sqrt{(c - v_0)^2 - 2 a (ct-x)}}{a}\) 有: \(\frac{dt’}{dt} = \frac{c}{\sqrt{(c - v_0)^2 - 2a(ct-x)}}\) 将t’代入\(x-(v_0+1/2 a t’)t’\),得: \(x - \left(v_0 + \frac{a t’}{2}\right) t’\) ...

August 9, 2025

推迟势电场磁场的波动性总结

推迟势电场速度项: \(\mathbf{E}_{\text{vel}}(\mathbf{r}, t) = \frac{q}{4\pi\epsilon_0} \left[ \frac{(\hat{n} - \bm{\beta})(1 - \beta^2)}{(1 - \hat{n} \cdot \bm{\beta})^3 R^2} \right]_{t_r}\) 电荷沿 x 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 \(v\),则: \(\mathbf{E} = \frac{q}{4\pi\epsilon_0} \cdot \frac{ \left( \gamma (x - vt),\ y,\ z \right) }{ \left[ \gamma^2 (x - vt)^2 + y^2 + z^2 \right]^{3/2} }\) \(\beta = v/c\), \(R = \gamma^2(x - vt)^2 + y^2 + z^2\) \(\nabla^2 E\)的分量: \[ \nabla^2 \mathbf{E} = \frac{3q \gamma^2 v^2}{4\pi\epsilon_0 c^2 R^{7/2}} \begin{pmatrix} \gamma (x-vt) \left[ 2\gamma^2 (x-vt)^2 - 3(y^2 + z^2) \right] \\ y \left[ 4\gamma^2 (x-vt)^2 - y^2 - z^2 \right] \\ z \left[ 4\gamma^2 (x-vt)^2 - y^2 - z^2 \right] \end{pmatrix} \] ...

August 9, 2025

电磁场等值面的速度

在推迟势推出的电场方程的非辐射项里,定义相对位置 \( \vec{R} = \vec{r} - \vec{v} t \),证明\vec{E}(\vec{r}, t) = \vec{E}(\vec{r} - \vec{v} t) 我们来分析和证明在推迟势(retarded potential)框架下,电场的非辐射项(即静电场或准静态场部分)满足: \[ \vec{E}(\vec{r}, t) = \vec{E}(\vec{r} - \vec{v} t) \] 这个表达式的意思是:电场只依赖于相对位置 \(\vec{R} = \vec{r} - \vec{v}t\),即它在随源电荷一起运动的参考系中是静态的。这通常出现在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磁场中,特别是非辐射部分(即库仑场部分)。 1. 背景:推迟势与运动电荷的电场 对于一个以恒定速度 \(\vec{v}\) 运动的点电荷 \(q\),其电场可以通过李纳-维谢尔势(Liénard-Wiechert potentials)得到。电场分为两部分: \[ \vec{E}(\vec{r}, t) = \vec{E}_{\text{near}} + \vec{E}_{\text{rad}} \] 非辐射项(近场项):与 \(1/R^2\) 成正比,随电荷“共动”,不携带能量到无穷远。 辐射项:与 \(1/R\) 成正比,仅当有加速度时存在。 我们关注的是匀速运动电荷(\(\vec{a} = 0\))的情形,此时没有辐射项,电场完全由非辐射项主导。 2. 匀速运动点电荷的电场表达式 一个以恒定速度 \(\vec{v}\) 运动的点电荷在时刻 \(t\) 产生的电场为: \[ \vec{E}(\vec{r}, t) = \frac{q}{4\pi\epsilon_0} \frac{1 - \beta^2}{(1 - \beta^2 \sin^2\theta)^{3/2}} \frac{\vec{R}}{R^3} \] ...

August 9, 2025

把辐射项几何化

如何把辐射项几何化,比如\(E_x\)含有\(a(y^2+z^2)/D^3\)是否说明是磁场的移动,x方向的加速变化 波动的涟漪是如何通过光速传输出去的,从而说明电磁波是加速造成的电力线累积效应,并非光子的激发,也就是没有辐射,实际上是电力线的一种特殊累积效果,这种累积相对于实验室坐标系传输速度为光速 ======================================== 通过推迟势推导揭示电磁波的本质 要理解电磁波如何通过光速传输,以及为何它是电力线的动态累积效应(而非光子激发),我们可以从推迟势的电场推导出发,逐步分析其物理意义。以下是关键步骤和逻辑链条: 1. 推迟势的核心思想 推迟势(Retarded Potential)描述了电磁扰动以光速 \( c \) 传播的因果性: 观测点 \( \mathbf{r} \) 在时间 \( t \) 感受到的场,由电荷在 推迟时间 \( t’ = t - R/c \) 的状态决定(\( R = |\mathbf{r} - \mathbf{r}_q(t’)| \))。 这一延迟反映了电磁作用的传播速度为 \( c \)。 数学表达 标量势和矢量势的推迟形式: \[ \phi(\mathbf{r}, t) = \frac{1}{4\pi\epsilon_0} \int \frac{\rho(\mathbf{r}’, t’)}{R} d^3\mathbf{r}’, \quad \mathbf{A}(\mathbf{r}, t) = \frac{\mu_0}{4\pi} \int \frac{\mathbf{J}(\mathbf{r}’, t’)}{R} d^3\mathbf{r}’. \] 2. 电场推导与“电力线累积”效应 从推迟势计算电场 \( \mathbf{E} = -\nabla \phi - \partial_t \mathbf{A} \),可分离两部分: ...

August 8, 2025

中子的辐射

对中子加速,有没有电磁辐射或其他辐射 中子本身是电中性的粒子(不带电),因此不能通过电磁场直接加速,比如像质子或电子那样在粒子加速器中被电场加速。由于中子没有电荷,它不会与电磁场发生直接的库仑相互作用,所以传统的电磁加速方法对自由中子无效。 一、中子如何被“加速”? 虽然不能直接用电磁场加速中子,但中子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动能(即“被加速”): 核反应或核衰变过程: 例如在核裂变中,中子被释放时就具有较高的动能(快中子),能量可达几 MeV。 在核聚变中(如氘-氚反应),也会释放高能中子(约14.1 MeV)。 中子与物质的碰撞(弹性或非弹性散射): 中子可以通过与原子核碰撞获得或失去能量。例如,在中子慢化器中,快中子通过与轻核(如氢、氘)碰撞而减速;反之,如果中子从运动的原子核那里获得能量,也可能被“加速”。 引力或机械方式(极少见): 理论上,中子作为有质量的粒子,可以被引力场“加速”,但这在实验室中不实用。 二、中子加速过程中是否产生电磁辐射或其他辐射? 1. 电磁辐射(如X射线、γ射线) 中子本身不会因被“加速”而发出电磁辐射,因为电磁辐射通常由带电粒子加速时产生(如同步辐射、轫致辐射)。 但在中子产生或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常常伴随电磁辐射: 例如,中子与原子核发生俘获反应时,会释放γ射线(称为“中子俘获γ射线”)。 在核反应堆或加速器中,用于产生中子的带电粒子(如质子、氘核)在被加速时会产生电磁辐射(如同步辐射)。 中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可能激发原子核,随后退激时发射γ射线。 2. 其他类型的辐射 次级中子:高能中子与核反应可能产生更多中子(如裂变、(n,2n) 反应)。 带电粒子:中子与核发生反应时可能发射质子、α粒子等(如 ^3He(n,p)^3H 反应)。 裂变产物:若中子引发裂变,会产生放射性裂变碎片,伴随β、γ辐射。 三、总结 问题 回答 能否用电磁场加速中子? ❌ 不能,中子不带电 中子能否被“加速”? ✅ 可以,通过核反应、碰撞等方式获得动能 加速中子时是否产生电磁辐射? ❌ 中子本身不因加速而辐射电磁波 ✅ 但相关过程(如核反应、带电粒子加速)会伴随电磁辐射(γ射线等) 是否产生其他辐射? ✅ 是,可能伴随γ射线、β射线、次级中子、带电粒子等 补充说明: 在实际应用中(如中子源、中子散射实验),中子通常由加速的带电粒子(如质子)轰击靶材产生(如p + Li → n + …),这个过程中带电粒子的加速会产生电磁辐射,而中子产生后的行为则主要通过核相互作用体现。 因此,虽然“中子加速”本身不直接导致电磁辐射,但整个中子产生和利用系统通常伴随着多种辐射,需要严格的辐射防护措施。

August 8, 2025

固有加速度与辐射

要保持电荷的固有加速度,是不是就一定要辐射能量,辐射能量的公式是什么

August 8, 2025